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29章 又有了新的构想

第29章 又有了新的构想(1 / 2)

陈小九抬头看向刘伯,笑道:“刘伯放心,没什么要带的。衣裳就几套换身的,您给的点心也装上了,再就是这些银饼子,都要贴身带着呢。”

说罢将装银钱的木盒翻开,数了数里面的银饼子,目前有两百多两银子。让刘伯拿出块长布,明天让刘伯把这些银饼子缠在腰上。

刘伯立马把银饼系在腰间,又用外衣裹紧,忍不住叮嘱:“这么多银子,可得当心些。虽说跟着御史大人的车马安全,可长安城里鱼龙混杂,财不露白的道理不能忘。”

“我晓得。“就想着到了长安,若是有机会,看看能不能寻处合适的宅子。总不能一直住驿站或是借住张老爷的大兄家,有个自己的地方,往后做事也方便。”

刘伯点头:“你这孩子,想得倒是长远。长安的宅子可不便宜,不过你如今是皇上封的宣德郎,正经的朝廷官员,寻处宅院也合规矩。只是这事急不得,到了那边先安顿下来,让张老爷的大兄帮着打听打听,稳妥些。”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刘伯看着他简单的行囊,心里暗暗点头。

这孩子年纪轻轻,却不贪多务得,做事有章程,难怪能得皇上青眼。

第二天一大早,陈小九和刘伯刚进张府。

杨铁信已经到了,见他手里攥着的铁皮盒:“可算来了!我这手心都攥出汗了。”

正说着,月洞门后传来环佩叮当,张老太太扶着蓉娘的手走出来。

老太太穿一身绛色织金袄裙,得了诰命,她眼角的皱纹都泛着喜气:“小九来啦,快让老身瞧瞧——果然是朝廷命官的模样了。”

蓉娘站在老太太身后,手里捧着个描金小匣,藕荷色的裙摆沾了点草屑,想来是刚从后院跑过来的。

她见了陈小九,脸颊腾地红透,把匣子往他面前一递,声音细得像抽丝:“陈大哥,这是……贺你授官的。”

陈小九刚要道谢,匣子已被老太太接过去塞到他手里:“拿着!这是蓉娘昨天连夜绣的。”

打开一看,里面是个碧色香囊,上面用金线绣着“青云”二字,针脚密得能数出根数,旁边还系着枚羊脂玉环,在晨光里润得像块凝脂。

“让你收就收着。”老太太拍了拍他的手背,“蓉娘也要去长安,跟着她大伯家的姐姐们学规矩。你们正好同路,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陈小九愣住时,蓉娘已躲到老太太身后,只露出双亮晶晶的眼睛:“我……我去长安学刺绣和管账,说不定将来能给陈大哥绣官服呢。”

“那可太好了。”杨铁信在旁哈哈大笑,“蓉娘这手艺越来越好了,将来小九穿的官服,定是长安城里最体面的!”

说笑间,张正堂陪着御史大人从正厅出来。御史目光扫过众人,落在陈小九身上,颔首点头。

张正堂说:“小女也跟随前往长安他大伯家,一路上望大人多担待。”

御史点头。

临行前,老太太把蓉娘的包袱递给张正堂,又往里面塞了把油纸包的桂花糖:“到了长安听大伯的话,莫要淘气。要是想老身了,就让你大哥捎信回来。”

蓉娘搂着老太太的胳膊蹭了蹭,眼圈红红的却梗着脖子没掉泪。

马车停在巷口时,镇上的乡亲已挤满了石板路。

车队启程时,朝阳刚爬过山顶。陈小九坐在第三辆马车里。

杨铁信睡着了,鼾声传来,间或夹杂着他嘟囔“马蹄铁要锻三遍”的梦话,手里拽着那个铁皮盒。

车轮碾过一块带棱的青石,车厢猛地一颠,杨铁信怀里的铁皮盒“哐当”撞在车板上。

他揉着被颠得发麻的后腰,龇牙咧嘴地直起身,看着车板上因震动不停跳动的铁皮盒,忍不住咋舌:“这路也太糙了,骨头都快颠散架了。想当年我跟着商队去西城,坐的牛车都比这稳当些——那牛车慢悠悠晃着,顶多晃得人打盹,哪像这马车,跟在筛子上滚似的。”

陈小九正揉着膝盖,方才那一下颠簸,他的膝盖重重磕在车壁的木棱上,此刻还隐隐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