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嘟。”
声音是从那口破铁锅里传出来的,沉闷而温和,不像是金属的碰撞,倒像是谁在用文火慢炖着一锅浓汤。
她立刻起身,走出帐篷。
月光下,她看见那株形如握筷之手的青色植物根部,裂开了一道小小的口子。
一枚拳头大小、通体炭化的饭团,正从那裂口中被缓缓地“吐”了出来,滚落在冰冷的泥土上。
正是陈三皮白日里在桥头所制的那一个。
司空玥走上前,弯腰拾起它。
饭团入手,竟带着一丝奇异的暖意,仿佛刚从某个看不见的灶膛里取出。
她没有丝毫犹豫,将这枚漆黑的饭团放入口中,轻轻咬下。
焦炭的苦涩瞬间在味蕾上炸开,但紧随其后的,却是一股无法言喻的温暖,顺着喉咙流淌进四肢百骸。
刹那间,她的脑海里涌入了百万声海啸般的低语。
那不是任何一种语言,而是最纯粹的意念——全是那些曾经被“留一口”的、孤独的灵魂,在咀嚼,在吞咽,在用尽所有力气,说出同一句话:
“谢谢。”
“谢谢你还记得。”
“……真暖和。”
司空玥再也无法维持她那如精密仪器般的冷静,泪水毫无征兆地夺眶而出,沿着脸颊滚滚滑落。
她终于彻底明白了。
这不是祭祀,不是交易,更不是什么冰冷的超自然法则。
这是共食。
是活着的人,与所有逝去的、不被遗忘的灵魂之间,一场跨越生死的共同进餐。
你吃的时候,我也在咽。
她对着空无一人的前方,用一种混杂着哭腔与释然的语气,低声说:“这一次,我没有算错时间。”
黎明时分,天光微亮。
司空玥收拾好行囊,准备离开。
她最后回望了一眼那口破锅。
锅前,那双她带来的、属于林小树的筷子依旧静静地躺着,筷尖朝东。
而在它旁边,不知何时,又多了一双筷子。
那是一双磨损得不成样子的外卖一次性筷子,其中一根甚至已经断了半截,正是陈三皮最常用的那款。
一阵晨风拂过,两双材质、新旧、长短完全不同的筷子,轻轻地碰在了一起。
“叮。”
一声清脆细微的声响,宛如外卖系统里那句听了无数遍的“签收成功”提示音。
而在遥远小镇的一间厨房里,晨光正好。
一位年轻的母亲正给上学的女儿盛饭,习惯性地在碗里多加了一小勺。
孩子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又多给我盛呀?我吃不完的。”
母亲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眼神温柔地望向窗外:“因为总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朋友,正饿着肚子在路上奔波呢。我们多吃一口,他就能多一点力气呀。”
窗外,朝阳彻底升起,金色的光芒照在一辆疾驰而过的外卖电动车上。
骑手下意识地摸了摸身后温热的保温箱,嘴角似乎泛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焦米苦香。
但这一次,他没有察觉。
深秋清晨,江心岛的薄雾如同一层洁白的轻纱,笼罩着整片水域。
司空玥再次独自来到那口破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