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扶持新人(1 / 2)

深秋的翊坤宫,暖炉燃着银丝炭,氤氲的热气裹着淡淡的檀香,漫过殿内的紫檀木家具,衬得窗棂上的缠枝莲雕花愈发温润。娴贵妃甄嬛斜倚在铺着锦垫的软榻上,身着一袭水蓝色绣折枝兰草旗装,鬓边簪着一支点翠步摇,神色沉静,手中摩挲着一串紫檀佛珠。愉妃海兰坐在对面的梨花木椅上,一袭米白色暗绣云纹旗装,素雅清丽,手中捧着一杯温热的雨前龙井,轻声说道:“姐姐,近日咸福宫、景仁宫那边闹得沸沸扬扬,连带着各宫都不得安宁,倒是委屈了那些安分守己的妹妹们。”

甄嬛缓缓睁开眼,目光掠过殿外庭院中落满枯叶的梧桐枝,语气平淡却带着几分洞察:“这些日子,宫里也太闹腾了。恭贵人怀龙胎争宠,忻贵人急着上位,颖常在四处拉拢,顺嫔暗中挑唆,倒是让那些安分守己的妹妹们有些吃亏。”

“姐姐说的是。”海兰放下茶杯,语气带着几分怜惜,“安常在性子怯懦,夹在景仁宫两位贵人之间,日日如履薄冰;我宫里的恪答应,还有储秀宫的林答应、武答应她们,都是好性子的,不争不抢,却也因此难得皇上青眼。钟粹宫的陈答应虽也安分,可钟粹宫是纯贵妃的主位,咱们不便越过主位去插手,免得落人口实,倒是不好调教。”

甄嬛指尖顿了顿,沉吟片刻:“也好。先把储秀宫、永寿宫、延禧宫这几位妹妹调教起来,多些新人在皇上跟前,皇上也能将心思分出去些,免得后宫的妃嫔总盯着你和令妃、舒妃她们。既给了安分妹妹们机会,也能让后宫的风气平和些,倒是一举两得。”

说罢,甄嬛吩咐宫人:“去请令妃和舒妃来翊坤宫一趟,就说本宫与愉妃有要事商议。”

宫人领命而去,不多时,便传来环佩叮当之声。令妃魏嬿婉身着一袭浅粉色绣桃花旗装,眉眼温婉,步履轻柔;舒妃叶赫那拉意欢则是一袭碧草色绣兰草旗装,清冷素雅,不施粉黛却难掩清丽。两人依次行礼问安:“臣妾参见娴贵妃娘娘,见过愉妃姐姐。”

“起来吧,坐。”甄嬛抬手示意,待两人落座,便将调教新人的想法说了一遍,特意提及钟粹宫是纯贵妃主位,不便插手陈答应之事。

舒妃闻言,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认同:“愉妃姐姐说的是。林答应和武答应与我同住一宫,倒是方便调教。林答应饱读诗书,性子温婉,只是见到皇上有些拘束,每次皇上来都躲在一旁;武答应出身将门,性子爽朗,却不懂宫中规矩,见到皇上手足无措,时间久了,皇上怕是真会忘了她们。”

愉妃也点头附和:“我宫里的恪答应也是如此。诺敏性子本就谨慎,话少得很,平日里除了给我请安,便只在殿内看书刺绣,连院子都少出,更别说在皇上面前露脸了。”

令妃握着手中的丝帕,语气带着几分怜惜:“姐姐们说的是。我宫里的庆贵人,小产之后便一直郁郁寡欢,平日里也只有兴趣帮我带着永璐和璟妧玩,这些日子也没得几次召幸,怕是早被皇上忘了。不如咱们各自因材施教,慢慢调教,不必急于求成,免得适得其反。”

甄嬛颔首:“既如此,你们便各自回去着手吧。记住,点到即止,不可太过刻意,免得让皇上觉得是咱们刻意安排,反倒失了自然。”

“臣妾遵旨。”三人齐声应道,随后便各自起身告辞,返回宫中,一场悄无声息的调教,在三宫之中同步展开。

永寿宫内,暖炉燃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气。令妃魏嬿婉取过琵琶,指尖拨弄间,清脆的琴声便流淌而出,庆贵人陆沐萍身着藕荷色绣缠枝莲旗装,手中捧着《牡丹亭》曲谱,正随着琴声练习《皂罗袍》。她嗓音清亮,却因久未开口而略显生涩,唱到高音处微微发颤,眼神也不自觉躲闪。令妃一边弹奏,一边轻声指点:“妹妹不必紧张,把心绪融进曲调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要柔,似见满园春色;‘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要怅,藏着几分委屈,你小产之后的郁结,正好能与这曲调共情。”令妃耐心十足,纠正着她的唱腔、眼神与身段,从站姿到换气,无一不细致。每日清晨,永寿宫的庭院中,昆曲声与琵琶声总能准时响起,庆贵人的进步一日千里,神色也渐渐舒展,不复往日的憔悴。

同一时辰,延禧宫内清静雅致,愉妃海兰正陪着恪答应诺敏刺绣。海兰手中绣着一幅兰草图,针脚细密,栩栩如生,恪答应坐在一旁,手指略显笨拙,针脚疏密不一,指尖还沾着未干的血珠。“妹妹性子沉静,本就适合刺绣,只是还不熟练。”海兰放下针线,拿起恪答应的绣帕,“你看这松鹤延年的纹样,皇上素来喜爱清雅吉祥之物,针脚要顺着纹路走,疏密均匀,颜色从浅到深慢慢过渡。”她一边示范,一边教恪答应调节心绪:“刺绣时心无旁骛,日后见到皇上,才能保持这份沉稳,不至于拘谨。”恪答应默默记在心里,每日潜心练习,绣品日渐灵动,话虽依旧不多,眼神却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