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仁宫是个好去处,”甄嬛颔首赞同,指尖点了点名册上的“延禧宫”,“愉妃如今住延禧宫,她话少却心细,最会照拂人。恪答应是蒙古姑娘,性子温婉,让她住延禧宫的偏殿,跟愉妃作伴正好,再让内务府给偏殿添些蒙古样式的羊毛毯,再摆上两盆她家乡常见的马兰花,定能让她少些思乡之情。”
令妃眼睛一亮:“姐姐考虑得太周全了!愉妃姐姐素来妥帖,恪答应跟着她,咱们也放心。那晋贵人、谨常在和颖常在,还是按之前的想法安排在咸福宫?咸福宫有三间殿,清净宽敞,掌事宫女也是太后宫里出来的老人,懂规矩,能照拂她们,离姐姐的翊坤宫也近,有什么事咱们也能及时知晓。”
“就按这个来,”甄嬛笑道,“咸福宫的旧窗纱得换成新的杭绸,再添些江南新贡的青瓷摆件,晋贵人是皇后族亲,用度上得合她的身份;谨常在喜静,给她的殿里多摆些书架,添些理家相关的典籍;颖常在爽朗,院子里可以设个小箭靶,让她闲时能练练骑射,也解闷。”
令妃接着说:“林答应通诗词,武答应会拳脚,性子都平和,储秀宫住着舒嫔,舒嫔低调不爱争,让她们俩住储秀宫的偏殿正好,给林答应的偏殿摆上些诗词集,再备个好砚台;武答应那边,给她置个练拳的软垫,免得她闷得慌。陈答应是江南人,性子软些,钟粹宫有纯嫔和婉贵人,她们也能多照看些,钟粹宫的窗棂该刷层新漆了,趁这十日补一补,看着也亮堂。”
“妥当,”甄嬛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还有玫贵人那边,让内务府给永和宫多送些她爱吃的蜜饯,虽不常与人往来,也别让她觉得被冷落;慎嫔在启祥宫,她爱清静,平里让宫人少去叨扰,只把院子里的杂草除了,再给她的窗边添盆兰草就行。”
令妃连忙应下:“姐姐想得太周到了!我这就让人去知会内务府总管,让他亲自盯着——景仁宫的小厨房检修、咸福宫的窗纱更换、延禧宫的羊毛毯添置,还有各宫的份例清点,每一项都得列个清单,每日递份进度折子,免得漏了纰漏。”
“嗯,”甄嬛放下茶杯,目光望向窗外,窗台上的茉莉开得正好,“再叮嘱总管,让各宫掌事宫女提前打听新人的喜好,比如晋贵人爱喝雨前龙井,禧常在喜欢素色锦缎,十日后新人入宫,也好让她们一进门就觉得舒心。答应们位分低,容易被底下人怠慢,得让总管特意吩咐,谁要是敢在这事上偷懒耍滑,定不饶他。”
令妃点头:“姐姐放心,我会亲自去内务府一趟,把这些话跟总管说透,还会让他派个得力的太监,每日去各宫查看准备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两人正说着,宫女进来回话:“娘娘,嘉妃宫里的小太监在宫门外打听,问新人们的位分和住处定了没有,还问什么时候入宫。”
甄嬛眼底闪过一丝淡光,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语气平静:“让他问去吧,就说皇上定了十日后入宫,住处还在跟内务府商议——嘉妃素来爱打听,咱们越是不把话说透,她越不敢轻举妄动。十日的时间,足够咱们把所有准备都做扎实,就算她想钻空子,也找不到机会。”
令妃也笑了笑:“姐姐说得是,嘉妃要是想查新人的底细,总得费些时间,咱们正好借着这十日,把住处、份例都安排妥,等新人入宫时,一切都按规矩来,她也挑不出错。”
商议完住处,令妃便起身告辞,往内务府去了。甄嬛坐在窗边,拿起宫苑名册,指尖在景仁宫、延禧宫、咸福宫的名字上轻轻划过——新人入宫在十日之后,这十日既是准备期,也是观察期。太后属意的谨常在,朝臣之女忻贵人、晋贵人,蒙古来的颖常在、恪答应,江南出身的陈答应、林答应,各有背景,往后的格局,怕是要在这十日的准备里,悄悄埋下伏笔。
暮色渐浓,紫禁城的宫灯一盏盏亮起,暖黄的光映着各宫忙碌的身影。咸福宫的宫人们已经开始清点库房里的锦缎,盘算着十日内要赶制多少床素色被面;景仁宫的工匠们扛着工具进了宫,准备检修小厨房的灶台;延禧宫的宫女们在偏殿里打扫,等着内务府送蒙古羊毛毯来;储秀宫、钟粹宫也都透着灯火,连清净的启祥宫,都有宫人在院子里除杂草,永和宫的小太监则捧着新到的蜜饯,轻手轻脚地送进殿内。
养心殿里,弘历看着李玉送来的内务府准备清单,上面列着十日内要完成的事项:景仁宫灶台检修、咸福宫窗纱更换、延禧宫羊毛毯添置、各宫份例清点,每一项都标注了负责人和进度节点。他满意地点点头,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宫外的夜色——十日后新人入宫,后宫的水会动,但他要的,从来不是波澜壮阔,而是在平衡中安稳。娴贵妃的稳、令妃的细、太后的算,甚至玫贵人的淡、慎嫔的静,都得在这十日的准备里,找到各自的分寸。
景阳宫里,嘉妃金玉妍听着小太监的回禀,指尖摩挲着腕间的赤金缠枝镯,嘴角勾起一丝冷笑:“还有十日?倒正好,我倒要查查,那钮祜禄姈月到底跟太后是什么关系,循贵人背后的直隶总督,又跟娴贵妃有没有牵扯。”说着便让小太监去查新人的家世底细,打算这十日里先摸清门路。
延禧宫的廊下,愉妃正看着宫女打扫偏殿,听说明日要送蒙古羊毛毯来,眼底多了几分柔和:“恪答应是蒙古姑娘,远离家乡不容易,咱们多照拂些,让她在宫里能安心些。”
启祥宫里,慎嫔看着宫人在窗边摆上兰草,轻轻叹了口气:“十日后新人入宫,宫里又要热闹些了,只盼着别扰了这清净。”
夜色更深,紫禁城的灯火渐渐暗了,只有内务府的衙署还亮着灯,太监们围着准备清单,一一核对:景仁宫的灶台需两日内检修完,咸福宫的窗纱要换三十匹,延禧宫的羊毛毯得是蒙古上等的……灯光下,每个人都在为十日后的新人入宫忙碌着。
十日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甄嬛和魏嬿婉来说,是稳住后宫平衡的准备期;对金玉妍来说,是探底新人底细的机会;对慎嫔、玫贵人来说,是守护一方清净的等待;对即将入宫的姑娘们来说,是最后一段自在的时光。而这紫禁城的朱红宫墙里,所有的暗流与准备,都在等着十日后的那一天——当新人踏入宫门的那一刻,新一轮的后宫博弈,便会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