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新人的安排(1 / 2)

午后的养心殿静得只剩御笔落纸的沙沙声,穿堂风带着殿外石榴花的甜香,拂过铺着明黄锦缎的御案,案上半叠朱批奏折旁,令妃送来的秀女名册摊开着,烫金的名字在柔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弘历斜倚在紫檀木御座上,指尖捏着柄羊脂玉放大镜,目光缓缓扫过名册,在“富察兰茵”的名字上停顿片刻——那是孝贤皇后的族侄女,眼底便多了几分考量;划到“戴佳舒窈”时,又想起直隶总督那苏图的刚正,指尖轻轻顿了顿。殿角冰盆里的碎冰偶尔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倒让这闷热的午后多了几分雅致的沉静。

“李玉,”弘历放下放大镜,声音平和却带着帝王的威仪,指尖轻轻敲了敲名册边缘,“前日选秀你在殿外候着,小太监们回禀的那些姑娘的表现,再跟朕说说。”

侍立在侧的李玉连忙躬身,语气恭敬又不失条理:“回皇上,小太监们说,富察姑娘当日与娴贵妃论围棋,说起‘攻守当守中庸’时条理分明,一举一动都透着孝贤皇后家族的雍容,半分浮躁气都没有;戴佳姑娘说起骑射,道‘骑射练的是心性沉稳,不是争强好胜’,句句实在,有将门女儿的稳劲;钮祜禄姈月姑娘最是沉得住气,论理家时只提‘守规矩、省用度、妥帖待人’,娴贵妃当时就赞她‘静如兰,稳如松’。”

他顿了顿,又细细补充:“巴林姑娘爽朗却不失分寸,说‘入宫便守宫规,骑射只当闲时消遣’;拜尔葛斯姑娘绣了幅草原雄鹰,针脚细密,性子也柔得像春日的草原风;陈姑娘的簪花小楷,皇上当日见了就夸‘有江南的灵气’;林姑娘背《诗经》时语调舒缓,武姑娘说‘拳脚只为护己,绝不多生事端’——几位姑娘的品性,都合宫里的规矩。”

弘历点点头,指尖在名册上轻轻划动,目光里多了几分决断:“富察氏是孝贤皇后的族侄女,品性端方,授贵人,称‘晋贵人’。”又停在“戴佳舒窈”处:“戴佳氏父亲是直隶总督,她自己有底气却不张扬,也授贵人,称‘忻贵人’。”

翻到“钮祜禄姈月”时,弘历想起令妃回禀的“不抢风头、只重本分”,便说:“钮祜禄氏沉稳内敛,先授常在,称‘谨常在’,往后看她行事再议晋封。”余下几人,他略一沉吟,便定了:“巴林氏为颖常在,拜尔葛斯氏为恪答应,陈氏为陈答应,武氏为武答应,林氏为林答应。”

李玉连忙取来明黄圣旨,研好松烟墨,墨香混着殿内的熏香,漫开淡淡的雅致。弘历提笔蘸墨,御笔落下,每个名字后的位分都写得规整大气,末了盖下“乾隆御笔”的盘龙印玺,递给李玉时特意叮嘱:“传旨内务府,十日后让新人入宫,给他们留足准备时间——宫苑要修缮,别失了皇家体面。”

“嗻。”李玉刚要退下,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令妃娘娘求见——”

弘历抬眼,嘴角多了几分柔和:“让她进来。”

令妃魏嬿婉提着描金食盒走进来,杏色绣海棠的宫装在午后的光里显得格外温婉,食盒上的缠枝莲纹随着她的步子轻轻晃动。她先给弘历行了个标准的屈膝礼,声音柔缓得像春日的流水:“皇上还在忙?臣妾炖了冰糖银耳羹,加了些去心火的莲子,给皇上解解暑气。”说着让宫女把食盒里的羹汤盛在白瓷碗里,清甜的香气瞬间漫开,混着殿内的熏香,格外宜人。

弘历接过羹汤,尝了一口,莲子炖得软糯,冰糖甜度也恰到好处,便笑道:“你倒细心。方才朕已定下秀女的位分,还让她们十日后入宫,你瞧瞧。”说着把圣旨递过去。

令妃双手接过,指尖轻轻拂过圣旨上的字迹,目光在“恪答应”“陈答应”处顿了顿——位分虽低,却也合规矩,随即屈膝:“皇上定的极妥帖,十日后入宫,内务府也有时间好好准备。臣妾这就去翊坤宫,跟娴贵妃姐姐商议住处安排,定不叫新人入宫后乱了章法。”

弘历放下瓷碗,想起两个孩子,语气又软了几分:“永璐和璟妧今日怎么样?五个月大的孩子,正是娇弱的时候,可得多上心。”

“谢皇上挂心,”令妃眼底漾起母性的柔意,语气里满是细致,“永璐今日醒着时还咿呀学语,抓着乳母的手指不放,太医说这是练抓握的好时候;璟妧更黏人,抱着皇上赏的那只玉如意啃咬,乳母想拿开都不肯——太医说这是长牙前的正常反应,还特意给了些软布牙胶。两个孩子都乖得很,没闹脾气。”

弘历听了,嘴角露出一丝浅淡的笑意,指尖轻轻叩了叩御案:“孩子们安好便好。你跟娴贵妃议住处时,多想着些——新人初入宫,住处要清静些,别让她们刚进来就卷入是非;还有十日,你们也能慢慢安排,比如让各宫掌事嬷嬷提前熟悉新人的性子,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是,臣妾省得。”令妃又行了一礼,捧着圣旨退出养心殿,夏日的光映着她的影子,在青砖上轻轻晃动,空气中还残留着她裙摆上海棠绣纹的淡香。

翊坤宫的正厅里,冰盆里的冰块冒着丝丝寒气,案上摆着刚沏好的雨前龙井,青花瓷碗里的茶叶缓缓舒展,汤色清亮得像春日的湖水。甄嬛坐在窗边,手里翻着内务府送来的宫苑名册,窗台上的茉莉开了,淡香随着穿堂风飘进来,格外舒心。见令妃进来,她放下名册,笑着招手:“你来得正好,皇上定了位分吧?我刚听内务府的人说,皇上给了十日准备时间,倒也充裕。”

令妃在甄嬛对面坐下,宫女连忙添了杯茶,茶汤里飘着几片茉莉花瓣。她把圣旨递过去,语气带着几分轻快:“皇上定了,富察兰茵为晋贵人,戴佳舒窈为忻贵人;钮祜禄姈月为谨常在,巴林湄渃为颖常在;拜尔葛斯诺敏为恪答应,陈蓁蓁为陈答应,林安歌、武攸宁都是答应。还特意说十日后入宫,让内务府好好准备。”

甄嬛接过圣旨,指尖划过“谨常在”三个字,眼底闪过一丝了然——太后属意的人,位分虽不算顶高,却也稳妥,十日的准备时间,足够把所有细节都捋顺。她抬眼看向令妃:“住处得按位分和性子来安排,既合规矩,又能少生事端。对了,启祥宫如今住着慎嫔,她素来喜静,不常与人往来,怕是不便再安排新人;永和宫只住着玫贵人,她近来少言寡语,不大与人交际,也不适合添人。咱们得重新盘算盘算。”

令妃闻言,也跟着点头:“姐姐提醒得是,我倒忘了这茬。慎嫔住启祥宫有些时日了,那宫的布局她最习惯,贸然加人反倒不妥。那循贵人……她是直隶总督的女儿,性子稳,不如安排在景仁宫?景仁宫住着恭贵人和安常在,那儿清净,主殿宽敞,小厨房也有,她想吃些家乡菜也方便,离养心殿不远不近,既合贵人规制,也显不出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