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基础物资价格已连续十八个月快速上涨,远高于民众收入增长;银行体系的贷款余额在过去一年内翻了一番,其中超过六成流向了房地产和股市投机;许多新上马的工程项目,其预估回报率远远低于资金成本,完全是靠不断注入的新贷款维持……
“过热!严重的泡沫!”沈万舟在银号内部会议上,敲着桌子,声音沙哑,“我们必须立刻采取措施!提高贷款利率,收紧银根,给这匹脱缰的野马套上缰绳!否则,一旦泡沫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他的警告,在朝堂之上却应者寥寥。
“沈总裁是否过于危言耸听了?”一位深受皇帝重用、正负责大型基建项目的工部侍郎不以为然,“如今帝国遍地开花,正是千年未有之大业!些许物价上涨,乃是发展之必然代价。此时收紧银根,岂不是给热火朝天的建设泼冷水?若导致工程停滞,工人失业,谁来负责?”
甚至连户部的一些官员,也沉浸在财政收入因经济活跃而大幅增长的喜悦中,对沈万舟的预警不置可否:“沈兄,数据固然重要,但也要看大势嘛。如今民心振奋,百业兴旺,正是国运昌隆之象,岂可因噎废食?”
沈万舟的理性声音,被淹没在“盛世”的赞歌和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声中。他递交给皇帝的密折,也如同石沉大海。一种巨大的无力感笼罩着他,他仿佛独自一人,站在即将决堤的洪水面前,声嘶力竭地呐喊,却无人理会。
四、 初现的裂痕与海外饿狼的窥伺
危机的征兆,已经开始悄然显现。
首先是一些过度扩张的中小企业,因原材料价格暴涨和资金链断裂而纷纷倒闭,引发了小范围的失业潮和债务纠纷。接着,股市在冲上一个荒谬的高点后,开始出现剧烈的、毫无征兆的震荡,一些炒作者血本无归,从天台跳下的惨剧开始零星出现。
更令人不安的是,嗅觉敏锐的海外资本,特别是几家背景深厚的西洋大洋行,似乎察觉到了帝国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开始悄悄地、大规模地抛售手中持有的帝国国债和优质企业股票,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散播关于帝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谣言。
一封来自帝国驻伦敦秘密情报站的密报,被紧急送到江辰的案头:“据悉,罗斯柴尔德家族关联银行及部分美利坚财团,正秘密集结巨额资金,似有做空帝国金融之企图。彼等断言,帝国泡沫,破裂在即。”
江辰看完密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北京城依旧繁华的夜景,眉头紧锁。他终于意识到,沈万舟的警告或许并非杞人忧天。这场由他亲手点燃的发展烈火,似乎烧得过于旺盛,即将失控。而那在黑暗中窥伺已久的国际金融饿狼,已经亮出了獠牙,准备在帝国最虚弱的时候,扑上来撕咬。
盛宴尚未结束,但酒杯已现裂痕。狂欢的舞曲声中,似乎夹杂了冰山碎裂的刺耳声响。帝国的经济巨轮,正驶入一片危机四伏的雷暴区,而船上的大多数人,仍沉浸在黄金梦乡之中。下一场风暴,将不再是技术攻关或军事较量,而是更加无形、也更加残酷的金融绞杀。皇帝江辰,将如何应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