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盖世悍卒 > 第484章 银行监管:金融利剑出鞘,定鼎天下钱流

第484章 银行监管:金融利剑出鞘,定鼎天下钱流(1 / 2)

帝国天启五十四年初,那场由经济过热和疯狂投机孕育的金融风暴,虽未完全爆发,但其狰狞的爪牙已划破盛世华服,留下道道血痕。企业倒闭、股市震荡、外资异动,如同一记记警钟,沉重地敲击在皇帝江辰的心头。他深知,若再不采取断然措施,整饬这混乱无序、近乎失控的金融体系,之前所有的文治武功,都可能在这无声的金融海啸中化为泡影。成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机构,将遍布帝国、犹如野马脱缰的银行业彻底纳入监管轨道,已是从危机中淬炼出的唯一生路。一场比军事改革更为复杂、比税制调整更为深刻的金融集权之战,悄然打响。

一、 乱象丛生:银钱业的失控与危机前夜

帝国的银钱业,在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早已不是当年几个钱庄、票号所能概括。各种名目的“银行”、“银号”、“储蓄公司”如野草般疯长,遍布通商口岸和内陆重镇。它们吸纳民间存款,发放贷款,发行银票,势力盘根错节,但其运作却极度不透明,风险暗藏。

在上海,最大的私人银行“通海银号”凭借与洋行的密切关系,大肆发行远超其储备金的银票,用于炒作地产和股票,老板徐宝山夜夜笙歌,被誉为“点石成金活财神”。

在山西,老牌票号“日升昌”的遗老们,依然固守传统,拒绝与新式银行往来,其运营方式陈旧,抗风险能力极弱,全凭百年信誉苦撑。

在广州,数家小银号联手,以高息为诱饵,吸引平民积蓄,然后将资金投入高风险的海运投机,一旦船队失事,后果不堪设想。

更致命的是,这些银行银号之间缺乏有效的清算机制,各自为政。一旦某家出现挤兑,恐慌会像瘟疫般迅速蔓延至整个系统。沈万舟递上的密报中,清晰地列出了一份“高危”银行名单,其脆弱的资金链,只需一阵微风,便能摧垮。

危机迫在眉睫,帝国的金融命脉,掌握在一群追逐暴利、规则各异的私人业主手中,犹如将火药库的钥匙交给了孩童。江辰意识到,必须有一双强有力的手,握住帝国钱流的缰绳。

二、 铁腕定策:帝国银号的升格与权柄之争

江辰的决心已定。他不再理会朝堂上那些关于“与民争利”、“扰乱市场”的迂腐争论,直接以雷霆手段,颁布《帝国银行管制令》。核心只有一条:将原有的、功能有限的“帝国银号”,正式升格为“帝国中央银号”,赋予其统御全国一切银钱机构的至高权力。

这道法令,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利益受损最重的,自然是那些大私人银行主。徐宝山等人连夜串联,重金贿赂言官,在朝会上痛哭流涕,声称此举是“断绝商民活路”,是“朝廷欲夺天下财权”,甚至暗中威胁,若强行推行,将引发大规模挤兑,导致经济瞬间崩溃。

朝中部分与这些银行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也或明或暗地加以阻挠,搬出“祖宗成法”、“无为而治”等大帽子,试图延缓法令推行。

面对汹涌的反扑,江辰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铁腕。他在御前会议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沈万舟那份列有“通海银号”等高风险银行详细违规数据的报告,狠狠摔在龙案之上。

“崩溃?若非朕此刻出手整饬,才是真正的崩溃!”江辰目光如电,扫过那些心怀鬼胎的官员,“尔等口口声声为民请命,可知这些银行,以高息为饵,吸尽百姓血汗,却将资金用于投机,风险几何?一旦爆雷,多少家庭将血本无归?届时,酿成民变,谁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