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政院代表则试图争取更多:“陛下,既许审议之权,若无实质约束,恐流于形式……”
最高法院的陆明远则紧抿着嘴唇,他最关心的是司法独立的条款是否足够坚固,能否抵御来自行政和议政方面的干预。
暖阁内吵成一团,各方引经据典,争论不休。江辰冷静地观察着,如同风暴中心的台风眼。他等众人声音稍歇,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压过了所有嘈杂:
“诸位爱卿,可知朕为何要设立警察?为何要设立最高法院?”
众人安静下来,目光聚焦于他。
“因为旧的衙役会欺压百姓,旧的司法会制造冤狱!所以朕要改!”江辰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帝国疆域图前,“那么,旧的财税制度,漏洞百出,旧的决策机制,易受蒙蔽,为何就不能改?”
他指向地图:“帝国疆域万里,生兆亿,事务繁杂,远超历代。朕纵有通天之能,亦难免有疏漏。咨政院汇聚各地贤达,能反映民情,监督政务,集思广益,为何不能予以信任和一定的权责?这非分权,乃是借力!借天下之力,共治天下!”
“至于三权分立,”江辰看向陆明远,“司法若不独立,今日朕可命你判某人有罪,明日他人亦可干涉你判案,这最高法院与昔日县衙有何区别?行政若无约束,今日可贪墨军饷,明日可滥征赋税,帝国根基何在?议政若无规则,今日可妄议朝政,明日可结党营私,朝堂岂不大乱?”
他环视众人,目光锐利:“修订宪法,明确权限,正是为了划定跑道,让各方力量在规则内尽情施展,而不是在台下暗斗,甚至掀翻桌子!这才是真正的巩固皇权,保障帝国长治久安!”
他回到御座,语气不容置疑:“草案基础原则不变,具体条款可再斟酌。但方向已定:皇帝领导下的、有限制的、分权制衡的君主立宪框架,是帝国未来的根本之路!”
皇帝的决心如此坚定,支持改革的务实派官员也纷纷发声,加之警察、法院等新体系已初步展现效力,守旧派的反对声浪虽然依旧汹涌,却已无法扭转大局。
经过数月的激烈辩论和细节打磨,《天启宪法修订案》最终成型。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江辰用传国玉玺,在崭新的宪法文本上盖下了鲜红的印鉴。
新宪法,如同一部精密的国家机器设计图:
· 皇帝是这台机器的总设计师和最终启动开关,权力巨大,但其部分指令的发出,需要经过特定的“安全阀”(咨政院审议)。
· 咨政院是反映社会各阶层声音的传感器和调节器,虽无最终决定权,但其“信号”强弱,直接影响决策。
· 内阁及行政体系是执行部件,负责高效运转。
· 最高法院及司法体系是校准器和保险装置,确保机器运转不偏离法律轨道。
宪法修订的消息公布天下,引起的震动远超以往任何一次改革。士林哗然,百姓议论,海外侧目。有人欢呼这是“千古未有之仁政”,有人哀叹“皇权旁落”,更多人则在懵懂中感受着时代巨变的脉搏。
养心殿内,江辰独自摩挲着那部装帧精美的宪法文本。他知道,这薄薄的册子,比千军万马更有力量。它锁定了改革成果,为帝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框架。当然,纸面的条文与现实的政治永远存在差距,未来的博弈不会停止。但这部宪法,已经为所有的博弈划下了底线,树立了规则。
帝国的航船,在经历了狂风暴雨般的制度改革后,终于有了一张更为精密、也更具韧性的航海图。前路或许仍有暗礁险滩,但至少,航行的方向与规则,已然明朗。一场基于宪政规则的新游戏,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