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盖世悍卒 > 第408章 以工代赈

第408章 以工代赈(2 / 2)

最感人的一幕出现在路基贯通那天。王老五带领工人们立起“功勋碑”,刻上所有参与者的名字。许多汉子抱着石碑痛哭——他们不仅挣到了活命钱,更找回了做人的尊严。

四、希望的延伸

随着工程推进,奇迹开始发生。

在山西,铁路修到哪里,哪里的煤价就下降三成;在河南,新修的水渠让万亩旱田变成沃土;在江南,拓宽的官道让丝绸茶叶运输成本大减。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工程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钢铁厂重新点火,机械厂接到订单,就连饭馆茶肆也重新热闹起来。

在京师,第一个“工人子弟学堂”开学了。上课铃响起时,许多工人躲在窗外偷看自己的孩子读书识字,泪流满面。他们这辈子吃了没文化的苦,如今终于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然而,困难依然存在。在开凿太行山隧道时,连续塌方造成数十人伤亡;黄河大坝合龙前夕,突发洪水冲毁部分工程;更不用说各地时有发生的贪腐案件...

每次危机,张崮都亲临一线。他在塌方现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在洪水中指挥抢险,彻查每一桩贪腐案。有人劝他爱惜身体,他总说:“比起那些用生命在建设的工人,我这点辛苦算什么?”

五、阵痛与新生

工程推进到第二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争议。

一些完工路段开始使用新式机械,效率提高的同时,也造成部分工人失业。朝中有人质疑:“这不是过河拆桥吗?”

张崮的应对令人拍案叫绝。他设立“转岗培训营”,教工人操作维护新机械;组建“工程兵军团”,将优秀工人纳入编制;甚至资助有创业意愿的工人开办配套作坊。

在保定培训营,前挖煤工李二狗第一次坐上蒸汽挖掘机时,手都在发抖。三个月后,他成了技术骨干,月薪翻了三倍。“以前用镐头刨一天,不如现在干一刻钟。”他感慨道,“科技不是抢饭碗,是换饭碗啊!”

最深刻的转变发生在思想层面。过去,修桥补路是徭役,百姓避之不及;现在,参与国家工程成了荣耀。在工程表彰大会上,江辰亲自为劳动模范佩戴大红花,这一刻被画师永久记录,题名《盛世功勋图》。

六、通达天下

天启十五年秋,三大工程相继竣工。

当第一列火车驶过新修的黄河大桥时,两岸百姓跪成一片,高呼万岁。这条用汗水与智慧铸就的钢铁巨龙,不仅连接了地理,更连接了人心。

张崮站在大桥中央,望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水,百感交集。这两年,他走遍帝国山河,见证了太多感人故事:有父子三代同修一条路,有夫妻并肩开凿隧道,有整个村庄集体搬迁支持工程...

“大人,值吗?”随从问道。

张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在陕西山区,有个老秀才最初坚决反对修路,认为破坏风水。路通后,他生病的孙子得以及时送医获救。老人后来在路旁立碑,上书“通天大道”。

“你看,”张崮说,“这条路通的不仅是山,更是人心。”

夜幕降临,千万盏灯火沿着新修的交通网亮起,如同帝国血脉中流动的生机。曾经的经济寒潮已被战胜,而比经济复苏更宝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重铸的民族精神——自力更生,守望相助,开拓创新。

站在新的起点上,帝国已经明白:发展的道路从来不会平坦,但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或许是以工代赈留下的最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