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脆弱的帷幕(2 / 2)

选项一:全面强化“镜花”,投入更多计算资源,生成更复杂、更逼真的虚假信号,与对手进行一场无休止的数据对冲。但这会进一步暴露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能源供应水平,甚至可能加速对手对“伏羲”异常数据流的定位。

选项二:启动更深层的、尚未经过充分测试的防御协议,冒着核心技术原理泄露的更大风险,尝试以对手无法理解的方式进行反制。

“启动‘蜃楼’协议。”陈北玄的声音在嘈杂的警报声中,异常平静地响起。

“蜃楼”协议,是基于“伏羲”初期研究成果——那微弱的“量子信息雕刻”效应——开发出的、理论上可行的主动防御手段。它并非制造虚假目标,而是尝试在节点网络周围,构建一个极其微弱的、能够干扰和扭曲特定类型信号分析与逻辑推理过程的“认知迷雾场”!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冒险。这意味着,将实验室里那刚刚能影响AI模型的、极不稳定的力量,投入到真实、激烈、你死我活的对抗中。

“陈总!‘蜃楼’的理论模型还不完善,成功率低于30%,而且一旦失败,其独特的能量-信息耦合特征几乎等于直接向对手展示我们的研究方向!”赵磊急切地提醒。

“我们没有选择。”陈北玄的目光扫过屏幕上不断恶化的态势,“‘镜花’已破,我们不能坐视他们看清我们的底牌。启动它,现在!”

命令被坚决执行。在南部海域那片被攻击的网络空域下方,残存的“探针”节点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蕴含着“量子信息雕刻”效应的特殊模式共振。

没有炫目的光效,没有剧烈的能量波动。但在无形的信息维度,一场更加诡异的较量开始了。

“蜃楼”初现与未知的代价

效果立竿见影,却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手那协同精准的“联合探针攻击”信号流,在接触到“蜃楼”场后,其内部的数据关联性开始出现莫名的错乱与断裂。分析算法频频报错,原本清晰的系统逻辑画像变得支离破碎,充满了自相矛盾的噪声。

蓝军后方分析中心内,刚刚有所进展的分析员们,面对屏幕上突然变得混沌无序、逻辑崩塌的数据流,再次陷入了巨大的困惑。

“信号……信号结构在自我瓦解?”

“无法建立稳定的关联模型!逻辑链条在不断断裂重组!”

“这……这不像是技术对抗,更像是一种……信息层面的‘污染’?!”

“蜃楼”成功了,以一种对手无法理解的方式,暂时遮蔽了他们的“视线”。

但在719厂的监控中心,代价也随之显现。参与“蜃楼”协议的节点,其核心元件出现了远超预期的能量衰减和热应力损伤,超过百分之十五的节点在协议运行十分钟后永久下线。更令人不安的是,后台监测到,“蜃楼”场激发时,产生了极其微弱、但频谱特征前所未有的能量辐射,这种辐射,正被对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贪婪地记录着。

帷幕已被撕开,为了不被看清,他们不得不点燃了一束更加诡异、也更加危险的火把。

陈北玄看着屏幕上逐渐稳定下来、却布满“伤痕”的网络,以及那份关于未知能量辐射的初步分析报告,心中没有丝毫轻松。

“蜃楼”只是权宜之计。对手已经逼近到了能够逼迫他们动用最终底牌的距离。而“伏羲”的力量,如同初生的幼兽,在展现出獠牙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脆弱与不可控。

脆弱的帷幕之后,真正的底牌已然亮出。下一轮较量,将不再有任何迷雾可供藏身。光与影的界限,正在前所未有的压力下,变得模糊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