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楚地知道每一枚“雷霆之锤”的预定攻击坐标,知道它们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对模拟的指挥中心、雷达站、后勤枢纽发起“致命一击”。
“记录‘雷霆之锤’在遭遇不同强度电子干扰时的扰动模式变化。”
“分析其诱饵弹释放瞬间,对背景时空微扰产生的特异性瞬态特征。”
“重点收集其末端俯冲阶段的‘指纹’数据,这是识别其最终攻击意图的关键。”
他一条条下达着指令,仿佛一位冷静的解剖导师,指导着他的团队,在动态的、对抗的环境中,完成对这批最先进攻击武器的“活体解剖”。
另一侧的困惑
演习蓝军指挥部,气氛却并非预想中的一边倒。
“报告,‘雷霆’分队报告,突防过程顺利,未遭遇有效雷达锁定。但……多个弹载传感器记录到持续、微弱且无法分类的背景环境读数异常,与‘暗星’前期报告类似。”
“电子战中心确认,对‘红方’雷达网的压制效果显着,但其部分老旧雷达的开关机规律和信号特征……有些反常,似乎并非完全随机,带有某种试探性。”
“‘红方’的防御反应迟缓且低效,符合预期,但其核心节点区域的电磁静默程度异常之高,仿佛……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的侦察和压制。”
几条零星的、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汇总到演习蓝军指挥官面前。他皱紧了眉头。胜利在望,但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协调感”却在他心中滋生。对方的反应太过“符合”预期,甚至有些……刻意?仿佛在配合他们完成这场预演的剧本。
“通知各攻击单位,按计划执行最终打击。但……保持最高级别的传感器记录,我要知道那些‘异常读数’到底是什么!”他最终下达了命令,心头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他不知道,他派出的每一只“飞蛾”,其振翅的每一个细节,都早已被一张他们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感知的“蛛网”,记录得清清楚楚。
十二道“雷霆”携带着毁灭的模拟能量,扑向各自的目标。
而在“天眼”中心,陈北玄只是平静地看着它们撞向终点。
“数据采集完成度?”
“Sector 4,98%; Sector 8, 97%; Sector 11, 96%。”
“很好。”陈北玄点了点头。
第一批次的饱和突击,在传统层面大获成功,在另一个维度上,却输得彻彻底底。飞蛾扑入了火焰,而织网者,已然洞悉了火焰的所有秘密。
更激烈的风暴,即将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