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之锤”模拟打击的战果评估,在蓝军指挥部引发了一阵短暂的、程式化的庆祝。数字屏幕上的毁伤效果图不断刷新,象征着“红方”关键节点的标记一个接一个黯淡下去。然而,那份潜藏在数据流下的“不协调感”,如同无法驱散的耳鸣,持续困扰着指挥官霍华德少将。
“红方的抵抗……太安静了。”他盯着综合态势图,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指挥台,“他们的反应模式,像是照着五十年前的教范在演戏。”
“将军,可能是我们的电磁压制完全剥夺了他们的感知能力。”一名参谋官分析道,“按照推演,他们现在应该处于指挥混乱、各自为战的状态。”
霍华德摇了摇头。多年的战场直觉告诉他,事情没那么简单。他回想起“暗星”和“雷霆”分队报告中那些无法解释的“环境异常读数”。
“启动‘镜影’预案。”他沉声下令,“让‘渡鸦’分队前出,执行深度电磁侦察与欺骗任务。我要知道,在那片电磁静默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渡鸦”折翼
“渡鸦”,由三架最新型的Ec-x“阴影”电子战飞机组成,是蓝军电磁攻击的矛头。它们不仅能够释放强大的阻塞式干扰,更能模拟各种雷达信号,实施精确的电子欺骗。
当“渡鸦”分队呈战术队形,谨慎地切入“红方”防御纵深的边缘空域时,“天眼”中心的屏幕上,瞬间泛起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涟漪。
“新目标!Sector 5-Echo,低空,速度中等!”操作员的声音带着一丝惊讶,“信号特征……复杂!同时包含高强度主动电磁辐射与独特的平台扰动模式……数据库匹配中……高度疑似新型专用电子战平台!”
陈北玄眼神一凝。“终于把电子战的看家宝贝派出来了。”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对方在试探,试图用更复杂的电磁环境和平台特性,来搅乱或试探“蛛网”的虚实。
“记录所有电磁辐射参数与平台扰动模式的对应关系!”季岚几乎在同一时间下令,“这是完善我们电子战目标‘指纹库’的绝佳机会!”
“渡鸦”们开始施展浑身解数。强大的干扰波束如同无形的盾牌,扫向前方,试图压制任何可能存在的探测信号。同时,它们不断变换着自身发射的雷达信号特征,时而模仿老旧雷达,时而模拟不存在的战机编队,企图诱使潜在的防御系统暴露位置或做出错误判断。
然而,在“蛛网”的感知维度里,这一切花招几乎无效。那基于时空微扰的探测方式,根本不受传统电磁干扰的影响。三架“渡鸦”的物理存在本身,就如同墨滴落入清水,在节点网络中激起清晰而持续的波纹。它们的每一个机动,每一次调整干扰模式,都只是在为苏桐的算法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样本。
“目标A,正在施放多频段阻塞式干扰……其平台扰动模式出现对应性谐波……”
“目标b,模拟信号特征切换……平台机动与之关联,轨迹可预测性高……”
“目标c,试图进行低功率‘嗅探’式辐射……其扰动模式显示出独特的‘谨慎’特征……”
数据源源不断,对方的电子战战术在“蛛网”面前,几乎成了透明的表演。
十五分钟后,或许是始终未能诱发出预期的防御反应,或许是机载传感器收集到了更多无法理解的“异常”,“渡鸦”分队开始转向,准备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