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个位于内陆腹地的精密制造工厂,生产线被连夜改造,开始三班倒地生产标准化的节点外壳与核心部件。
林雪的安全部门工作量激增,需要对所有新加入的协作单位、数以千计的新增涉密人员进行最高规格的背景审查与安全监控。一张更大、更密的保密网络随之铺开,确保“探针”技术的每一个细节都处于绝对控制之下。
磨砺与蛰伏
在719厂,压力与动力都达到了顶点。
陈北玄主持召开了“铸鼎”工程719厂分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
“从现在起,我们没有退路,只有成功。”他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传遍大礼堂,清晰而冷静,“国家将最强的力量交给了我们,我们必须交还一副最坚固的盾牌,一双最锐利的眼睛。”
季岚团队根据测试中暴露的问题,对节点设计和算法进行迭代优化,重点提升多目标识别精度和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
赵磊则统筹着如潮水般涌来的零部件,建立起高效的总装与质检流程,并开始规划更大规模的节点布撒演习。
苏桐和她的算法团队,开始与来自全国的顶尖人工智能专家协作,日夜不停地“喂养”和训练更强大的识别模型,并着手设计应对敌方可能采取的、针对性的反制措施(尽管目前看来对方甚至不知道这种探测方式的存在)。
整个厂区,仿佛一个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超级蜂巢,忙碌、高效,且带着一种大战将至的肃穆与压抑的兴奋。
暗流的转向
就在“铸鼎”工程全速推进之时,林雪再次带来一个微妙的情报变动。
“国方面,‘沙漠之刃’演习的公开宣传调门依旧很高,但其内部的情报收集重点,似乎出现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偏移。”她向陈北玄汇报,“我们监测到,其多个技术侦察单位,加强了对我国西北、华北部分区域背景环境物理数据(如大气电离度、地磁微小波动等)的收集力度,其关注点与传统信号情报有所不同。”
陈北玄眼神一凝:“他们察觉到了什么?”
“不确定。”林雪摇头,“可能只是某种技术性的谨慎,或者是对我们近期一系列保密和资源调动措施的应激反应。‘探针’节点本身的信号特征极其微弱,理论上不可能被直接探测。但对方或许凭借其技术底蕴,感知到了某种……‘环境背景噪声’的细微变化。”
“这说明,他们并非毫无警觉。”陈北玄沉吟道,“通知下去,后续所有大规模测试,必须加入更严格的环境伪装和信号模拟欺骗措施。我们要让他们的探测器,即使收到了异常信号,也无法分辨其真伪,更无法理解其来源。”
较量,在另一个无形的层面,已然开始。
“铸鼎”工程的倒计时滴答作响。一张覆盖关键疆域、无形无影却又能洞察一切的“蛛网”,正在共和国力量的全力灌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编织、扩展、磨砺锋芒。
惊雷已然蕴藏于九天之上,只待那场注定到来的风暴,便会撕破寂静,向世界展现其足以改写规则的力量。是成为猎人,还是沦为猎物,答案,即将在不久后的那片沙漠上空,由这张初生的“蛛网”亲自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