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蛛网与指纹(2 / 2)

“火种”的抉择与资源的争夺

然而,曙光之下,阴影犹存。最大的现实问题浮出水面:资源。

构建这样一个分布式节点网络,意味着需要海量的“探针节点”。其设计、生产、测试,需要占用719厂,乃至其背后整个配套供应链的巨大产能。

“这涉及到与‘麒麟’车族、‘幽灵面纱-II型’核心部件生产线的资源竞争。”林雪在向陈北玄汇报资源配置风险评估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根据现有产能和材料供应情况,如果我们全力保障‘探针’节点的大规模试制,‘麒麟’B3批次的改进生产和‘幽灵面纱-II型’的进度,将至少推迟四个月。”

这是一个艰难的战略抉择。是保障已经成熟、即将形成战斗力的现有项目,还是赌上一个前景未知、但潜力巨大的未来技术?

陈北玄几乎没有犹豫。

“我们必须做出取舍。”他站在办公室的巨幅电子地图前,地图上标注着“沙漠之刃”演习区域和共和国漫长的边境线,“‘麒麟’和‘幽灵面纱-II型’是应对当前威胁的‘盾’与‘剑’,很重要。但‘探针’网络,是能够让我们‘看见’所有隐形之敌的‘眼睛’。在未来的战场上,失去‘眼睛’,再坚固的‘盾’和再锋利的‘剑’,也只会沦为被动挨打的靶子。”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通知下去,启动‘火种’资源优先协议。在未来三个月内,全厂资源向‘探针’节点及其配套系统的研发与试制倾斜。‘麒麟’B3批次和‘幽灵面纱-II型’项目,保留核心团队进行技术储备和优化,生产计划暂缓。”

命令一出,厂内难免再有微词,但在陈北玄的绝对权威和清晰阐述的战略必要性面前,所有的质疑都被压了下去。719厂这艘巨轮,再次调整航向,驶向一片未知但充满希望的海域。

无声的竞赛

就在719厂为了“探针”网络全力冲刺时,林雪收到了更深层的情报:“‘沙漠之刃’演习的针对性比我们想象的更强。他们新增了一个秘密课目——‘反地下指挥中枢渗透打击’,使用的钻地弹头经过了特殊优化。”

压力,有增无减。

但在深蓝实验室里,在精密加工车间内,在计算机集群的轰鸣声中,一种全新的力量正在悄然孕育。无数个微小的“探针节点”原型被制造出来,进行着反复的测试与优化。后端的数据处理中心内,识别算法在海量模拟数据中不断学习、进化,变得越来越敏锐。

一张无形无影,却又无处不在的“蛛网”,正在共和国最顶尖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手中,一针一线地编织着。他们在与时间赛跑,试图在“铁雨”降临之前,为祖国的天空,织就一双能够看破一切虚妄的“天眼”。

这场无声的竞赛,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冲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