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砚辞没立刻说话。她心跳慢了半拍,以为他会说“你现在够累了”或者“这种事见效慢”。
但他只是撑起一只手,侧头看着她,“你知道我最佩服你哪一点吗?”
她摇头。
“是你从来不会因为走到了安全的地方,就忘了来时的路。”他声音不高,却很稳,“你一直知道,有些人生下来就在爬坡,而你有资格伸手拉一把。”
她鼻子有点酸,没说话。
他伸手握住她的手,“你想做的事,我去想办法落地。资源、渠道、执行,咱们一起。”
她反握住他,“我不是想放弃现在的生活,也不是觉得不够好。我只是觉得,光是过得好,还不够。”
“我知道。”他点头,“人总得做点比‘过得去’更重要的事,才算活明白了。”
两人安静了一会儿。晨光从窗帘缝里渗进来,照在他眼角的一道细纹上。她忽然发现,这几年他老了一些,但眼神比从前更沉,也更暖。
“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她低声说,“我想做一个公益性质的学习计划,针对那些家庭困难但自律性强的学生。用我的方法,教他们怎么高效利用时间、怎么在高压下保持状态。我可以亲自带第一批。”
“叫什么名字?”他问。
她想了想,“就叫‘额外一小时’吧。”
他笑了,“挺合适。你每天多出来的那一小时,本来是秘密,现在成了别人的光。”
她也笑了,靠在他肩上。
楼下传来保姆轻手轻脚走动的声音,厨房响起烧水壶的鸣笛。宝宝还没醒,屋子里很安静,可她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重新落了地。
顾砚辞忽然说:“等宝宝再大点,我们可以让他也参与。不是现在,是未来。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做的事,不只是赚钱养家,也是为了让别人有机会。”
她点头,“他也该知道,拥有,是为了分享。”
阳光慢慢爬上床沿,照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她闭上眼,脑子里浮现出那些可能被改变的人生——一个女孩在深夜台灯下听课,一个男孩拿着笔记反复练习时间管理,一个家庭因为孩子的进步重燃希望。
她不再是那个只能靠自己突围的小女孩了。她可以成为别人的起点。
顾砚辞轻声说:“你昨天说你在想人生的意义。我现在觉得,意义不是找到的,是做成的。”
她睁开眼,看他。
“你已经开始做了。”他说。
她没回答,只是把头靠得更近了些。
窗外,城市刚刚苏醒,车流声由远及近。楼下的树影在墙上轻轻晃动,像某种无声的回应。
她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一条日程提醒跳出:晨会材料待修改。
她没去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