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军统局戴笠接到密报,冷笑:“冯子材这个滑头也想插一脚?也好,水越浑,越好摸鱼。让我们的人见机行事,若能促使冯部与宋部火并,或收编冯部,都是大功一件!”
新四军派出的侦察英雄老耿,带回了宝贵情报:这支部队装备混杂,有中正式、汉阳造,甚至日制武器,士兵面有菜色,纪律一般,但确实在沿途宣传抗日,对百姓还算克制,其指挥部位置已确认。同时发现,有疑似重庆方面特工人员在该部活动。
几乎同时,徐锐的保卫部门抓获了一名王传魁部的参谋,他正企图偷偷下山与“抗日救国军”先遣人员接触。经审讯,他交代是奉王传魁密令,前去联络,探讨“合作可能性”。王传魁被带到指挥部,面对证据,面色惨白,支支吾吾。宋希濂强压怒火,严厉警告其必须以大局为重,否则军法从事。王传魁唯唯诺诺,但眼神闪烁。
傍晚,就在联军指挥部焦急等待时,西南防线哨兵带来一名自称是“抗日救国军”第三纵队冯司令副官的中年军官。此人名叫黄德贵,面带精明,言语倨傲。
黄德贵递上一封书信,内容大致是:冯司令率部北上抗日,闻知贵部在此苦战,特来相助。愿与贵部联合抗日,但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成立联合指挥部,由冯司令任总指挥,宋希濂副之;二、两部军队混编整训;三、联军粮饷补给,由冯部统一筹划(实为控制);四、即日让出“黑龙潭”部分防区,供冯部休整。
条件之苛刻,意图之明显,近乎吞并!
指挥部内顿时炸锅。马富贵等将领怒不可遏,陈海涛、周明远据理力争。黄德贵却寸步不让,态度强硬。
宋希濂冷静地听完,沉声道:“黄副官,冯司令抗日热情,宋某佩服。联合抗日,是我部夙愿。但联合须建立在平等、互助基础之上。贵部条件,事关数千将士前途,宋某需与部下商议。请黄副官先回,明日此时,再予答复。”
黄德贵冷哼一声,傲然离去。
岩洞内,油灯下,争论激烈。
马富贵:“这是吞并!绝不能答应!宁愿跟鬼子拼光,也不受这窝囊气!”
赵锡田:“可……不答应,冯部翻脸,我们立刻就是灭顶之灾!答应了呢?部队被拆散,成了人家砧板上的肉!”
陈海涛:“冯部条件苛刻,但或许有谈判余地。当前生存第一,或许可暂时虚与委蛇,争取时间,等待皖南补给或战局变化。”
周明远:“关键是冯部的真实意图和背景。若其真心抗日,让出部分指挥权,换取生存空间,或可考虑。若其另有所图,甚至与日伪有染,则万不可行。”
王传魁眼神闪烁,不敢言语。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宋希濂。
宋希濂沉思良久,目光扫过地图,又望向洞外漆黑的夜空,缓缓道:“冯子材,不是雪中送炭的君子,而是趁火打劫的枭雄。其条件,是裹着糖衣的砒霜。答应他,联军名存实亡,将士任人宰割。”
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但是,我们现在需要时间!需要外部的压力来牵制鬼子!更需要摸清冯部的底牌!”
他决断:“明日的答复,采取‘拖’字诀!表示原则同意联合,但整编指挥等具体事宜,牵扯甚广,需详细磋商,提议先进行军事协作,共同打击当前日军,待击退当前之敌后,再议整编。同时,要求冯部先提供部分粮食药品,以示诚意。此举,一可稳住冯部,避免立即冲突;二可试探其真实意图;三可为我争取宝贵的喘息时间!”
“同时,秘密制定应急计划:一旦谈判破裂或冯部用强,部队如何分批突围,向皖南或更深山区转移。此事由周政委、陈司令、马团长秘密负责。”
“另外,李参谋,设法与皖南方面取得联系,告知此处情况。徐科长,严密监视王传魁及冯部动向。”
这是一个走钢丝般的危险决策,但也是绝境中唯一可能争取生机的一步。
三月十三日黎明,在焦灼的等待中到来。联军指挥部准备好了谈判代表和方案。西南方向,冯部大军已逼近至十里之外,安静得令人不安。
然而,就在这时,前沿观察哨紧急报告:正面日军阵地,有异常调动!部分炮兵前移,步兵在集结,似有进攻迹象!同时,电台截获日军电文,提及“利用支那军内部矛盾,伺机而动”!
日军显然也得知了冯部到来的消息,他们想趁联军内忧外患之际,发动致命一击!
前有狼,后有虎。联军的生死存亡,悬于一线。而冯子材的最终意图,将在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