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迷影(1 / 2)

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十二日,拂晓。仙霞岭“黑龙潭”主阵地,在经历了一天一夜惨烈至极的攻防战后,暂时沉寂下来。空气中弥漫着浓重得化不开的硝烟、焦糊味和血腥气。联军官兵依托残破的工事,抓紧这宝贵的间隙抢救伤员、加固掩体、清点几乎耗尽的弹药。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极度的疲惫、悲伤,以及一丝劫后余生的茫然。西南方向发现不明部队大规模移动的消息,如同在死水中投入一块巨石,在联军高层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猜测。是雪中送炭的援军?还是落井下石的又一把刀?

“望夫石”临时指挥部(实则是一个稍加修缮的天然岩洞),空间狭小,气氛凝重。宋希濂、周明远、陈海涛、赵锡田(躺在一旁担架上)、马富贵、李慕华、徐锐、王民生等人围聚在一起,中间摊着地图。王传魁称需整顿部队,稍后到场。

李慕华首先汇报侦察情况,语气带着不确定:“西南方向的烟尘,侦察兵冒险抵近观察,确认是大规模步兵行军所致,兵力估计至少在一个旅(约三千人)以上。但其行进速度不快,队形松散,似乎……并非战斗行军姿态。打出的旗帜距离太远,无法辨认,但肯定不是日军旭日旗。我们尝试无线电呼叫,但对方保持静默,没有任何回应。”

马富贵眉头紧锁:“不是鬼子?那会是谁?重庆方面的援军?不可能,老蒋巴不得我们死光。地方保安团?没这个胆子,也没这个实力。难道是……其他省的杂牌军?”

陈海涛沉吟道:“如果是友军,为何不提前联络?保持静默,形迹可疑。但若是敌人,为何不趁我军新败、疲惫不堪时发动攻击,反而缓慢行进?”

周明远分析各种可能:“有三种可能。一、是重庆方面派来‘收容’甚至解决我们的部队,慢行是为了观察情况,等待最佳时机。二、是其他地方抗日武装,听闻战事,前来助战,但因情况不明,谨慎接近。三、最坏的情况,是日军伪装的部队,企图诈开我军防线。”

赵锡田在担架上虚弱地说:“不管是谁,现在我们都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了。弹药见底,粮食断绝,伤员遍地……再来一股敌人,哪怕是群土匪,我们也完了。”

王民生带着哭腔:“总指挥,政委,伤员又走了十几个……消炎药彻底没了,粮食……连野菜粥都快喝不上了……”

就在这时,王传魁带着刘黑塔和孙老道急匆匆走进来,脸上表情复杂,似乎带着一丝隐秘的兴奋,又强压着不安。

“宋总指挥!各位!”王传魁压低声音,神秘地说,“我刚收到山下‘黄老板’(伪军头目)派人偷偷送来的消息!他说……西南边来的那支部队,是……是皖南过来的!”

“皖南?”众人一惊。

“对!说是……是‘抗日救国军’第三纵队!司令姓冯,以前是东北军的,手下有五六千人枪,装备不错!他们……他们是冲着鬼子来的!说要跟咱们联手,打开局面!”王传魁说得唾沫横飞。

陈海涛立刻警惕地问:“王旅长,消息可靠吗?这个‘抗日救国军’第三纵队,是什么背景?为何突然出现在这里?又为何通过伪军的关系递话?”

王传魁语塞:“这个……‘黄老板’说,冯司令跟他是旧识,念在都是中国人的份上,透露点风声。具体背景……我也不太清楚。”

李慕华补充:“我查过资料,敌后确实有几支打着‘抗日救国军’旗号的武装,成分复杂,有原东北军溃兵、地方民团、甚至土匪,抗日态度不一,与重庆、延安关系微妙。这个第三纵队,活动在皖浙赣边区,实力较强,但口碑……毁誉参半。”

会场顿时议论纷纷。突然出现的强大外力,是机遇还是陷阱?其意图不明,背景复杂,让本已精疲力尽的联军指挥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抉择。

宋希濂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在地图上西南方向轻轻敲击,目光锐利如鹰。良久,他抬起头,环视众人,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不管来的是谁,我们都不能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

他决断道:“一、立即主动接触,摸清底细: 李参谋,立即用明码和已知的公用频率,向该部队发出询问电报,表明我军身份,询问其意图,并要求其出示正式凭证。同时,陈司令,请贵部选派最精干的侦察员,化装接近,实地观察其装备、士气、纪律,特别是对待百姓的态度。”

“二、全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马团长,立即调整部署!前沿阵地加强警戒,对西南方向建立防线,设置障碍物和雷区!预备队做好战斗准备!防止其突然发难!王旅长,你的部队负责侧翼安全,务必警惕!”

“三、做好两手准备: 周政委,准备一份措辞严谨的欢迎文书,若其为真抗日友军,我们敞开大门合作。徐科长,制定应急方案,若其心怀叵测,如何利用地形节节抵抗,向何处突围,必须明确!”

“四、内部统一思想,稳定军心: 向部队通报情况,强调警惕性,但也要说明可能存在友军来援的希望,稳定情绪。尤其要防止王传魁部与其私下接触,产生变数。”

“五、加快自救步伐: 王处长,组织所有力量,加大采集和狩猎力度!派小股部队向敌占区边缘游击,寻找一切可能获取粮食药品的机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同志们!”宋希濂目光扫过众人,“眼下局面,比面对鬼子明刀明枪更复杂!我们要有与虎谋皮的胆量,也要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谨慎!一切行动,听指挥部号令!执行!”

“是!”

命令下达,联军这部疲惫不堪的机器再次强行运转起来。部队迅速调整部署,在西南方向构筑简易工事。侦察兵如同猎豹般悄无声息地没入山林。内部加强了管控和巡逻。宋希濂沟通系统,积分因应对危机获得微薄增长,但已无法进行有效兑换,系统暂时沉寂,反映出物资已濒临枯竭的绝境。

南京,日军司令部。山本旅团长向松井石根汇报了西南方向出现不明武装的情况。松井疑惑:“‘抗日救国军’?冯子材的部队?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想趁火打劫,还是与宋希濂有勾结?命令前线部队加强侦察,暂缓进攻,弄清情况再说。必要时,可以尝试接触,诱使其归顺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