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收药材卖猪肉(2 / 2)

刘大夫接过钱,感慨地说:“以前卖给供销社,这些药材最多也就卖九百块,你这儿一下多给了三百块。逍儿,你这孩子实诚,以后有啥药材我都卖给你。”

“谢谢刘大夫信任!”林逍笑着说,“您要是有时间,还麻烦您帮我看看其他人送来的药材,我怕有看走眼的。”

“没问题!”刘大夫爽快地答应,“我就在这儿帮你把关,保证不让你收到次品。”有了刘大夫帮忙,林逍更放心了,鉴别药材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中午的时候,猪肉已经卖了一大半,药材也收了不少。沈歌拉着林逍到一边,小声算着账:“逍儿,猪肉卖了三百多斤,收了180多块钱;药材收了一千三百多斤,花了四千多块钱。本钱够不够啊?”

林逍拍了拍胸脯,也压低声音:“放心吧,之前卖紫貂皮的钱还在呢,足够了。下午肯定还会有人来,咱们加把劲。这事就咱们家里人知道,别往外说。”

虎子娘端着午饭出来:“先吃饭吧,忙了一上午,都饿了。我做了馒头和炒青菜,还有昨天炖的野猪肉,快过来吃。”

众人轮流吃饭,刘大夫也留下来一起吃。饭桌上,刘大夫说:“逍儿,咱们农场周边的山林里药材多,农场老职工们都有采药材晾干货的习惯,就是好多人不知道怎么选品相、怎么保存,存的干货要么品相不好,要么受潮发霉,卖不上价。”

林逍眼睛一亮:“刘大夫,您要是有空,能不能给农场的乡亲们讲讲怎么选药材、怎么晾干货、怎么保存?这样大家存的干货品相好,咱们也能收更多好货,他们也能多卖钱。”

“好啊!”刘大夫一口答应,“明天上午我在晒谷场给大家讲讲,正好农闲,大家都有空。”

虎子高兴地说:“太好了!这样以后咱们就能长期收药材了,不光冬天收,夏天也能收。”

下午,消息越传越远,邻近农场的乡亲们也推着小推车、扛着麻袋赶来。有个邻场的王婶,带着两个儿子扛着四个麻袋过来:“逍儿,我听我们农场的人说你这儿收干货药材价钱高,特意赶过来的。你看看我这黄芪干货咋样?都是去年采了晾透的。”

林逍打开麻袋,抓了一把黄芪干货,根须完整,干燥度足够,就是表面有点浮尘,不影响品相:“王婶,您这黄芪品相不错,就是有点浮尘,不碍事,能按好货算不?4.7一斤。您这四袋不少吧?我称称。您要是愿意,我就收。”

“愿意!愿意!”王婶连忙说,“我们农场离供销社远,背过去也麻烦,你这儿价钱还高,以后我有干货药材都来卖给你。给我称十五斤猪肉,回去给孩子炖着吃。”

到了傍晚,猪肉已经卖完了,药材收了足足两千八百多斤。林逍和虎子把药材分门别类整理好,好的和次的分开装袋,贴上标签,搬到院子角落的杂物间里存放,杂物间通风干燥,正好适合放药材。沈歌则在一旁悄悄记账,把每种药材的收购量和花费都记清楚。

沈歌凑到林逍身边,小声报着账:“逍儿,今天猪肉卖了620斤,收入372块钱;药材收了2860斤,花了8900多块钱。咱们的差价赚了不少,加上猪肉的利润,今天收益不错。”

“不错不错!”虎子兴奋地说,“明天再收一天,后天老周来拉货,咱们就能赚不少钱了。”

林父走过来,看着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药材,满意地说:“逍儿,你这脑子就是活泛。既给乡亲们办了好事,又给自己赚了钱,这才是正经事。”

“这还得谢谢爹和刘大夫帮忙。”林逍也小声回应,“明天刘大夫给乡亲们讲采药的知识,咱们再收一天,肯定能收更多好货。到时候直接联系省城那边派车来拉。”

晚上吃饭的时候,郑云也从屋里出来了,虽然还在坐月子,但气色好了不少。虎子娘给她盛了碗鸡汤:“小云,今天逍儿他们收药材卖猪肉,忙了一天,赚了不少钱。你好好养身体,等出了月子,咱们也上山采点药材。”

郑云笑着说:“娘,我晓得了。今天听您说收药材的价钱,比供销社高不少,乡亲们都很高兴。刚才王婶还来给我送了点鸡蛋,说多亏了咱们收药材,她才赚了不少钱。”

沈歌给小雅夹了块野猪肉:“是啊,今天李婶还说,要不是咱们收药材,她的桔梗就烂在家里了。以后咱们长期收,乡亲们的日子也能好过点。”

林逍喝了口酒,压低声音说:“等这次药材卖了,钱款汇过来,咱们再买点工具,修修院子,再给孩子们买些新衣服。明年春天,咱们还可以组织乡亲们一起采药,统一收购,统一送到省城,这样既能保证品质,又能卖个好价钱。这事咱们家里人知道就行。”

虎子眼睛一亮:“好啊!这样咱们就能当正经的药材贩子了!赚了钱,咱们再盖几间新房,给俊生和小雅各弄一间宽敞的房间。”

林母笑着说:“你们年轻人有想法就好,我们老的也帮不上啥大忙,就给你们做做饭,带带孩子。”

堂姐小娥也说:“我明天跟刘大夫去晒谷场听听,学学怎么采药,以后我也能多采点,卖了钱给小雅买书本和文具。”

晚饭过后,林逍和虎子把收来的药材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按照品相分成两堆,用麻袋装好,重新搬回杂物间码放整齐。沈歌则在灯下悄悄记账,把每种药材的收购量和花费都记清楚,账本锁在自己的梳妆盒里。

沈歌凑到林逍身边,指着账本小声说:“逍儿,你看这黄芪收了580斤,柴胡460斤,五味子370斤,刺五加620斤,黄柏490斤,桔梗440斤。好货和次货都分开记了,到时候省城来车拉货,直接交接就行。”

林逍点点头:“辛苦你了媳妇。明天咱们早点起来,再收一天。刘大夫上午给乡亲们讲课,下午肯定会有更多人来卖药材。”

第二天一早,林逍刚把收购点布置好,刘大夫就来了,还带来了不少药材标本。“逍儿,我把常见的几种药材都做成了标本,给乡亲们看看,他们就知道啥是好货了。”

农场的晒谷场很快就挤满了人,刘大夫拿着自己保存的优质干货标本,一一讲解:“大家看,这是优质柴胡干货,根须完整,颜色黄棕,没有霉变,采回来后要先除杂,然后阴干,不能暴晒;这是黄芪干货,根粗肉厚,断面呈菊花心,晾的时候要挂在通风处,不能堆在一起,不然容易受潮……”

农场的乡亲们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有人提问:“刘大夫,刺五加怎么晾才能保持品相啊?”“刘大夫,五味子干货存的时候用啥装最好啊?”

刘大夫耐心地一一解答:“刺五加采回来后,先把老叶去掉,根须整理干净,然后捆成小捆挂在屋檐下阴干,这样颜色鲜亮;五味子干货要用麻纸包好,放进陶缸里,缸底铺一层干石灰防潮,这样能存好几年都不坏……”

讲课结束后,乡亲们纷纷涌到林逍的收购点,带来的都是家里存了许久的干货药材。有了刘大夫的讲解,大家还主动把干货整理得更整齐,品相也更规范了。

“逍儿,你看我这袋刺五加干货,是按刘大夫说的方法晾的,是不是好货?”农场的年轻人小张扛着一个麻袋过来,里面的刺五加干货捆得整整齐齐。

林逍打开麻袋看了看,刺五加干货颜色鲜亮,根须完整,干燥度十足:“是好货!0.9一斤。你这是家里存的吧?保存得不错。称称多少斤,给你算整数。”

“是啊,这是我爹去年采的,按刘大夫以前说的方法晾的,存了快一年了。”小张高兴地说,“一共五十多斤,给我称十斤猪肉,回去给我娘补补。”

一天下来,林逍又收了两千一百多斤药材,猪肉也卖了不少。晚上算账的时候,沈歌悄悄对林逍说:“逍儿,两天一共收了四千九百多斤药材,花了一万五千多块钱;猪肉卖了一千一百多斤,收了六百多块钱。咱们的差价能赚一千多块钱,加上猪肉的利润,一共赚了一千两百多块钱。”

“不错!”林逍也小声回应,“我已经跟省城那边联系好了,后天就派车来拉货,钱款直接汇到咱们账户上。以后咱们就长期做这个生意,带动乡亲们一起赚钱,这事咱们闷声发大财就行。”

第三天一早,省城药材公司的卡车就到了。司机拿着交接单过来:“林逍是吧?我们是省药材公司的,来拉药材,这是交接单,你核对一下没问题就签字。”

林逍接过交接单,仔细核对了一遍:“没错,一共四千九百八十斤,好货三千斤,次货一千九百八十斤,总钱款一万八千多块钱,直接汇到这个账户就行。”他指着单子上的账户信息说。

司机检查了几袋药材,满意地说:“品相不错!比我们在其他地方收的好多了。交接单我签字了,钱款我们回去就安排汇,最迟明天到账。”说完就指挥着随车人员往车上搬药材。

送走卡车,林逍松了口气,悄悄把虎子叫到一边,拿出五百块钱给他:“虎子,这是咱们赚的,你拿着。这事就咱们家里人知道,别往外说。”

虎子连忙摆手:“哥,我不能要这么多!我就是帮着称称重,主要还是你想的主意。”

林逍把钱塞进虎子手里:“咱们是兄弟,赚钱一起分。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咱们一起干,这事咱们自己知道就行。”

虎子连忙摆手:“哥,我不能要这么多!我就是帮着称称重,主要还是你想的主意。”

林逍把钱塞进虎子手里:“咱们是兄弟,赚钱一起分。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咱们一起干。”

回到屋里,沈歌悄悄说:“这下好了,咱们有了长期的生意,以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刚才王大爷还来说,他又采了不少刺五加,问咱们啥时候再收。”

林逍点点头,小声回应:“等过半个月,咱们再收一次。这次赚的钱,先给孩子们买新衣服,再给家里添点家具。剩下的钱,留着当本钱。这事咱们悄悄办,别声张。”

院子里,小雅正和俊生一起玩,手里拿着林逍给她买的花糖。林父和林母坐在门口晒太阳,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虎子娘和郑云在屋里缝衣服,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堂姐小娥则在旁边整理收来的药材干货,把不同种类的分开码放,准备下次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