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药材公司的卡车刚走没两天,林逍账户里的钱款就准时到账了。看着银行回执单上的数字,林逍攥着单子的手都微微发颤——一万八千多块钱,这在1982年的佳木斯农场,可是一笔实打实的巨款。他没敢声张,只悄悄把回执单锁进沈歌的梳妆盒,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着把养殖事业再往前推一步。
这天清晨,林逍特意起了个大早,揣着刚取的零钱往养殖区走去。初春的农场还带着几分寒意,路边的积雪刚化了一半,露出底下青黄的草芽。远远地,就看见环颈雉养殖棚里透出昏黄的灯光,李技术员正蹲在孵化器旁,手里拿着个小本子记录着什么。
“李哥,这么早就忙活上了?”林逍推开栅栏门,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声响。棚里暖意融融,一排排孵化器整齐排列,里面铺着柔软的干草,几只刚破壳没多久的环颈雉雏鸟正叽叽喳喳地挪动着,绒毛像嫩黄色的蒲公英。
李技术员抬头见是他,放下手里的笔笑道:“这几批雏鸟刚出壳,得盯着点温度。你看这品相,比头一批好多了吧?”他指着孵化器里的雏鸟,眼里带着几分得意,“温度控制在三十二度,湿度保持六十五,饲料里掺了点打碎的蝇蛆,蛋白质够足,成活率能到九成以上。”
林逍凑近看了看,雏鸟们精神头十足,啄食的时候动作麻利。养殖棚的角落里,用铁丝网隔出了几个区域,分别养着不同日龄的环颈雉,大一点的已经长出了带斑纹的羽毛,正围着食槽争抢饲料。“多亏了李哥你这一个月的指导,不然我这养殖棚早荒了。”林逍真心实意地说。
当初引进环颈雉种蛋的时候,林逍心里没少打鼓。农场里没人养过这稀罕玩意儿,孵化、育雏、防病全是两眼一抹黑。还是老周托关系,从省农科院请来了李技术员,说好给一个月的技术支持。这一个月里,李技术员吃住在农场,手把手地教他搭棚、调孵化器、配饲料,连给环颈雉打疫苗的剂量都亲自示范。
正说着,棚外传来了自行车的铃铛声,接着是王小宝的大嗓门:“林逍哥!李技术员!我回来啦!”话音刚落,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身影就冲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脸上沾着点风尘,眼睛却亮得像星星。
“小宝?你可算回来了!”林逍笑着迎上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王小宝是农场老职工家的儿子,脑子活泛,学东西快,当初林逍就决定派他去省农科院学习特种养殖技术,专门负责环颈雉和松鸡的养殖。
王小宝把帆布包往地上一放,从里面掏出个厚厚的笔记本递给李技术员:“李师傅,您看我记得笔记全不全?那边的专家还夸我学得快呢!”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还画着不少示意图,从孵化器的构造到疾病诊断的流程图,一目了然。
李技术员翻了几页,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重点都记到了。你看这雏鸟的育雏温度,不同日龄的调整范围都标出来了,比我当年学的时候还仔细。”他转头对林逍说,“这下我可放心走了,小宝这水平,比我刚入行的时候强多了。”
王小宝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还是李师傅您基础打得好,我去了那边就是跟着专家深化了一下。孵化的温度湿度控制、常见的球虫病防治、还有配合饲料的配方,我都吃透了,回去就给松鸡的种蛋试试孵化。”他指着棚角堆放的几个木箱,“我还带了点省农科院培育的饲料添加剂,掺在饲料里能提高产蛋率。”
林逍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李技术员的一个月期限刚好到期,王小宝又学成归来,这环颈雉养殖算是真正走上正轨了。他拍了拍手说:“今天可是个好日子!李哥你功成身退,小宝学成归来,晚上我家摆桌大的,给你们俩接风洗尘!”
消息一传开,林逍家和虎子家就忙活起来。林母和沈歌早早就在厨房备菜,虎子从之前打猎存下的野味里挑了只肥硕的狍子和几只野兔;林二姐从自己负责的狍子养殖区选了只最壮实的母狍子,又去鸡棚里抓了只大鹅;郑云刚出月子没多久,不便干活,就坐在厨房门口的小凳子上看着,时不时搭几句话,不大的院子里热闹得像过年。
中午时分,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铁锅,虎子正蹲在灶前烧火,火苗“呼呼”地舔着锅底。林母把切成大块的狍子肉倒进锅里,加了姜片、葱段和自家酿的米酒去腥,再放进几块冻硬的酸菜,盖上锅盖焖着。另一口锅里,大鹅正炖得咕嘟作响,香气混着酸菜的酸香飘得老远,引得小雅围着灶台转圈圈。林二姐择完菜过来,摸了摸女儿的头,郑云抱着没满月的俊生坐在一旁,笑着看孩子们嬉闹。
王小宝没闲着,他把帆布包打开,一样样往外掏东西。先是给自己买的几本养殖类书籍,有《动物养殖基础》《家禽疾病防治手册》,都是专业的技术书;接着是给晓梅的几本文学类书籍,有《红楼梦》《青春之歌》,还有一本《青年文摘》;然后是给小雅的油纸包,里面装着省城特产的酥糖和果脯,油纸一打开,甜香就飘了出来;最后他从包里拿出个虎头帽,红绸布做的底子,上面绣着威风凛凛的虎头,眼睛用黑亮的琉璃珠镶着,别提多精致了,这是特意给虎子和郑云刚生下没多久的俊生准备的。
“小雅,快过来尝尝省城的酥糖!”王小宝笑着招手,把油纸包里的酥糖递了过去。小雅怯生生地走过来,林二姐在一旁轻声说“谢谢小宝叔叔”,小雅跟着说了句谢谢,接过酥糖剥了一颗放进嘴里,甜得眯起了眼睛。王小宝又拿着虎头帽走到郑云身边,笑着说:“嫂子,这是给俊生的虎头帽,省城买的,你看看合不合适。”郑云抱着没满月的俊生,坐在凳子上小心翼翼地接过虎头帽,看着上面精致的绣工,感动得连声道谢。虎子在一旁烧火,见状也咧着嘴笑。
晓梅拿着王小宝给的文学书翻了翻,抬头对王小宝说:“谢谢你啊小宝哥,这些书我正好用得上。”她平时学习,这些文学书籍正对她的胃口。
“客气啥,”王小宝挠挠头,“我在省城的时候,看到这些文学书就想着你肯定喜欢,就买了。我这几本养殖书是给自己买的,回来再好好琢磨琢磨。林逍哥,我看了松鸡的种蛋,明天咱们就可以开始孵化了,我已经把孵化器调试好了。”
林逍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规划:“咱们农场的养殖区分三块,二姐你经验丰富,继续负责狍子养殖,这可是咱们的招牌;小宝你刚学完技术,就负责环颈雉和松鸡,这两块是重点,得打出名气来;野兔养殖那边比较省心,虎子平时没事就去看看,二姐有空也帮忙照看一下,乡亲们平时喂着食,问题不大。”
林二姐手里正择着菜,闻言抬起头说:“放心吧,狍子养殖区我每天都盯着,现在已经有三只母狍子怀崽了,过两个月就能添新崽。野兔那边我也会常去看看,保证饿不着它们。”
虎子从灶前站起来,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灰:“野兔那边有我呢!每天早上我去喂料,晚上检查栅栏,保证一只都跑不了。实在忙不过来,我再叫上几个乡亲帮忙。”郑云在一旁补充道:“他每天回来都跟我说养殖区的事,上心着呢。”
正说着,李技术员从养殖棚那边过来了,手里拿着个小盒子。“给你们带点东西,”他把盒子递给林逍,“这是省农科院最新的环颈雉种蛋配方,还有几个优良种蛋的样本,你们以后选种的时候能用得上。”
林逍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着几张写满配方的纸,还有几个精心包装的种蛋,蛋壳上带着均匀的斑点。“李哥,这太贵重了,真是谢谢你了!”他连忙把盒子收好,这可是能提高养殖品质的宝贝。
李技术员摆摆手:“咱们也算有缘,我在农场这一个月,乡亲们待我跟家人一样,这点东西不算啥。以后养殖上有啥问题,随时给我写信,我要是知道解决办法,肯定跟你们说。”他看向王小宝,“小宝啊,技术这东西得活学活用,遇到不懂的别硬扛,多观察,多记录,慢慢就有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