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十号清晨的哈尔滨,秋意已浓。林逍和王小宝吃完早点,先按老周给的地址赶到他家中汇合。老周家住在普通居民楼里,两人刚进门,林逍便拎出随身带的布包——里面装着从家里带来的狍子肉干、晒干的豆角丝和蘑菇,还有在县城供销社特意买的两盒茉莉花茶点心,这是他特意准备给张教授的见面礼。老周已收拾妥当,穿着灰色中山装等候:“林逍兄弟,咱们这就去农业大学,张教授在学校试验基地等咱们呢。”两人简单寒暄几句,便一同动身前往农业大学。
农业大学校园里绿树成荫,红砖教学楼透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张教授的试验基地在校园西侧,两人跟着老周走到一栋青砖平房前,就见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迎了出来,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劳动布褂子,手里拿着个搪瓷缸,正是搞雉类养殖研究的张教授。林逍连忙上前,把布包递过去:“张教授,听说您常年在试验基地忙活,特意从家里带了点肉干和干菜,都是山里的干货,还有两盒茶叶点心,不成敬意。”老周在一旁帮腔:“这都是小林的心意,你快收下。”张教授笑着接过:“你这孩子太客气了,来就来还带这么多东西。”老周趁机介绍:“这位就是林逍,我跟你提过的那个年轻养殖户。”
“张教授您好,久仰大名。”林逍连忙上前握手,张教授的手很粗糙,布满了老茧,显然是常年泡在田间地头的缘故。“小林同志年轻有为啊,”张教授笑着说,“老周跟我提过你的事,承包林地搞生态养殖,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值得支持。”王小宝站在林逍身后,双手紧张地攥着衣角,听到张教授夸奖林逍,偷偷挺直了腰板。
进了试验基地的办公室,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农业相关的书籍,最显眼的是一套《中国雉类志》,封面已经有些磨损。老周给两人倒了茶水,开门见山:“昨天跟你电话里说的种鸡价格,老张你再给个实在价,林逍这小子创业不容易。”张教授放下搪瓷缸,笑着说:“看在老周的面子上,驯化好的环颈雉和松鸡,就按三十块钱一对算,这已是成本价了,刚孵化的小鸡三块钱一只,比市场价低五毛。”
林逍眼睛一亮,二十块一对的种鸡比他预想的便宜了三分之一,连忙说道:“多谢张教授关照!我要五十只环颈雉、三十只松鸡,刚好四十对,再要两百只小鸡,您看能不能安排下周发货?”张教授点点头,从书架上拿出个笔记本:“种鸡都在学校的试验基地,驯化了三代,适应能力强,成活率能保证在九成以上。小鸡刚出壳一周,刚好适合运输。下周发货没问题,我让学生跟你对接物流,走铁路托运,到佳木斯站自取。”
“物流费用我来承担,另外麻烦您给配些基础的饲料配方和防疫药品。”林逍补充道,从挎包里拿出养殖场的规划图,“这是我林地的规划图,三面石墙已经砌好,高度五十厘米,接下来要挂密目网。不过养殖棚还没开始建,想等您这边技术支持到了,按规范要求再建,目前就临时搭了几个简易棚子凑合用。想请教下,种鸡和小鸡进场后,临时棚的消毒和饲养密度有什么要求?”
张教授接过规划图,戴上眼镜仔细看着,手指在图上比划:“石墙基础不错,但密目网必须用防老化的聚乙烯材质,高度至少五米,防止雉类飞逃。场地消毒要用生石灰和高锰酸钾混合溶液,每平方米撒两百克,提前三天消毒。种鸡饲养密度每亩不超过五十只,小鸡要分群饲养,每群三十只左右,温度控制在二十到二十五度。”
老周在一旁补充:“张教授的试验基地有成熟的防疫流程,我跟学校后勤处打个招呼,给你多配些鸡瘟疫苗和驱虫药。另外,你之前提的技术扶持申请,我已经跟农业局的同志沟通过了,他们很重视农村青年创业项目。”林逍心里一喜,连忙问道:“那技术扶持能批下来多少?要是能有技术员指导就太好了。”
张教授放下规划图,喝了口茶水:“我跟农业局申请了专项扶持,给你安排一个月的技术指导。这样,你先回去筹备场地,一周后我派我的得意门生李技术员过去,驻扎在你那里,负责种鸡进场后的驯化、防疫和饲养指导,所有技术服务都是免费的,这是政策扶持的福利。”
“太感谢您了!”林逍激动地站起身,“有李技术员帮忙,我心里就有底了。王小宝我就留在学校,跟着您学习基础技术,麻烦您多费心。”王小宝连忙上前鞠躬:“张教授,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您和逍哥的期望。”张教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让李技术员带他,从饲料配比、温湿度控制到疾病诊断,手把手教,保证一个月后能独立上手。”
接下来的时间,几人详细敲定了合作细节:种鸡和小鸡的尾款在发货前结清,技术扶持协议由农业局出具正式文件,王小宝的学习课程表由李技术员制定,每天上午理论学习,下午实操训练。林逍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请帖,递给老周和张教授:“我十月八号结婚,要是不忙的话,欢迎到农场喝杯喜酒。”
老周接过请帖,笑着说:“必须去!到时候我跟张教授一起过去,给你道贺。”张教授也接过请帖,认真收好:“正好趁这个机会去你的养殖场实地看看,给李技术员现场指导下。”谈完正事,已近中午,老周提议:“走,去巷口的国营饭店,我请客,咱们边吃边聊,顺便把李技术员和几个技术骨干叫上,提前跟王小宝认识下。”
国营饭店就在家属院附近,门口挂着“红旗饭店”的红色牌匾,里面人声鼎沸。老周提前订了个包间,没多久,李技术员和三个技术骨干就到了。李技术员三十多岁,穿着蓝色工装,肩上挎着个工具包,一看就是务实派;三个技术骨干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刚从农业大学毕业,带着一股朝气。
菜很快上桌,一盘红烧肉、一盘溜肉段、一盘炒鸡蛋、一盘凉拌木耳,还有一个酸菜粉丝汤,都是当时国营饭店的硬菜。老周拿出一瓶北大荒白酒,给每人倒了一杯:“今天一是为林逍兄弟接风,二是敲定技术合作的事,三是给王小宝送行,大家都举杯喝一个!”
林逍端起酒杯,站起身:“首先感谢张教授和老周的帮助,其次谢谢李技术员和各位骨干的支持,我先干为敬!”说完一饮而尽。王小宝也端起酒杯,抿了一小口:“李技术员,以后麻烦您多指教。”李技术员笑着说:“放心,咱们教学相长,我也想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酒过三巡,话题渐渐转到养殖技术上。李技术员详细询问了养殖场的水源、电力和通风情况,林逍一一作答:“水源是山上的泉水,水质没问题;电力已经接通,安装了两个100瓦的灯泡;棚子是新建的,前后都有通风窗。”李技术员点点头:“那就好,种鸡进场后,通风很关键,每天至少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
一个年轻骨干补充道:“环颈雉胆小,容易应激,棚子里不能有强光直射,最好用磨砂灯泡。另外,要在棚里搭些栖架,高度一米五左右,让它们有栖息的地方。”林逍连忙拿出笔记本记下,这些细节都是他没考虑到的,心里暗自庆幸请了技术员。
张教授看着林逍认真的样子,满意地说:“搞养殖就要这样,细节决定成败。我再给你提个建议,在林地周围种些苜蓿和三叶草,既能当饲料,又能改善土壤,还能吸引昆虫,给雉类提供天然食物。”林逍连忙道谢:“这个建议好,回去我就安排人种植。”
饭局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林逍要赶第二天一早的火车,就起身告辞。老周和张教授送他到门口,老周塞给他一个布包:“里面是些省城的特产,给沈歌姑娘带回去,结婚的事要是有需要帮忙的,随时打电话。”林逍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多谢老周,那王小宝就拜托你们了。”
回到招待所,林逍收拾好行李,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沈歌接到电话,声音里满是喜悦:“逍哥,事情办得顺利吗?家里的密目网昨天就到了,虎子已经组织人准备挂了。”林逍松了口气:“很顺利,技术扶持也批下来了,一周后有技术员过来。你跟虎子说,挂网的时候一定要按规划来,注意安全。”
挂了电话,林逍躺在床上,心里踏实了不少。省城的事都已敲定,家里的工程也在顺利推进,再过八天就是婚礼,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他拿出沈歌给的油纸包,里面的白面饼还很新鲜,咬了一口,满是家的味道。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林逍在省城洽谈的时候,农场里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九月二十八号下午,两辆东风卡车驶进农场,车厢里装着一卷卷黑色的塑料密目网,每卷宽十五米,长六十米,足足有三十卷。虎子带着十几个壮劳力在门口迎接,沈歌拿着收货单,仔细核对数量和规格。
“沈歌姐,数量对吗?”虎子擦了擦汗,问道。沈歌点点头:“对,三十卷,规格是十五米宽、六十米长的,跟林逍说的一样。”这些密目网是林逍托老周在省城采购的,聚乙烯材质,抗老化、抗撕裂,专门用于养殖场围栏。之前栽的花椒树和黄刺玫也已全部栽完,一共栽了三百棵花椒树和三百五十棵黄刺玫,沿着石墙内侧排列,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篱。
九月二十九号一早,虎子就组织了二十个壮劳力,开始挂设密目网。他拿着林逍留下的图纸,给大家讲解施工要求:“林逍说了,密目网要利用周围的大树垂直挂十米,挂设。垂直部分防止野兽从地面进入,倾斜部分防止它们从树冠上跳进来,也能防止野鸡飞出去。这网宽十五米刚好覆盖垂直和倾斜高度,就是每卷才六十米,得多拼几处接头,大家拼接的时候用铁丝扎牢实了。”
施工场地被分成了三组,一组负责固定立柱,二组负责挂网,三组负责埋网和固定倾斜部分。虎子亲自带队固定立柱,他们用的是碗口粗的杉木杆,每隔五米打一根,深入地下一米五,确保牢固。杉木杆是从山里砍的,经过了防腐处理,能用上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