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79年打猎供妹妹上学 > 第127章 准备订婚陪沈歌返乡

第127章 准备订婚陪沈歌返乡(2 / 2)

“六月四号出发,赶在十九号之前回来。”林逍说道。李部长点点头,拿起公章在介绍信上盖了个鲜红的印戳,又让干事写了份公函,盖上武装部的公章,一起递给林逍:“拿着这个去佳木斯火车站的军人优先窗口,不用排队。四号早上九点的火车,从佳木斯到哈尔滨,然后换乘56次特快去上海,卧铺票我已经跟火车站的熟人打过招呼了,凭公函和介绍信直接取就行。记住,进站要出示介绍信和你的民兵身份证明,行李可能要检查,提前准备好。”林逍连忙道谢,李部长摆摆手:“咱们自己人,客气啥,路上注意安全,有情况随时跟武装部联系。”

回到家,全家人都开始忙起来。林母翻出家里最大的牛皮旅行包,这是林逍去年挣了钱后新买的,质量极好,洗干净晒干后,又找出林逍的一件薄呢大衣:“上海比东北热,但火车上夜里冷,这件大衣带上,晚上盖着暖和。”沈歌则翻出自己的小包袱,把父母的合影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又开始收拾换洗衣物。林家的衣柜是去年新做的实木款,里面挂满了各式衣物,比起去年之前,简直是天壤之别。

林逍去了趟山上,采了些新鲜的木耳和蘑菇,又把之前晒好的榛蘑和猴头菇装了两大包——这些都是东北的特产,在上海很稀罕,带上既能自己吃,也能当礼物。他又去县城百货大楼买了两斤大白兔奶糖、一斤红枣、一包龙井茶叶,还特意给沈歌买了条上海产的丝巾,都是火车上能用得上或带回去的东西。

“火车上的饭菜又贵又不好吃,咱们自己多带点吃的。”林母一边往旅行包里装东西,一边念叨,“这是我烙的白面饼,用油纸包好,能放三四天;这是腌的咸鸭蛋,煮好带在路上吃,下饭;还有这罐肉酱,夹饼吃香得很,再给你装两罐午餐肉,饿了就能吃。”沈歌看着堆得像小山似的吃食,笑着说:“林婶,带这么多,吃不完的。”林母却说:“多带点好,路上饿了随时能吃,咱们家又不是缺这点东西的人家,总比吃火车上的强。”

晚上,晓梅抱着自己的布娃娃,跑到沈歌和林逍的房间里:“沈歌姐,这个娃娃给你带上,路上想我了就看看它。”沈歌接过娃娃,把它抱在怀里,眼眶又红了:“晓梅真乖,姐到了上海给你买好看的发卡回来,再给你买条花裙子。”小雅也跑过来,把自己最爱的奶糖塞进沈歌手里:“舅妈,糖给你吃,甜!”

林父坐在一旁,看着林逍收拾东西,叮嘱道:“路上看好行李,尤其是装钱和手续的包,千万别大意。”林逍点点头,他早就做好了准备,从衣柜的夹层里翻出一个缝好的纯棉布包,里面装着三千块现金——这是他特意留着的出行经费,他把布包仔细缝在了贴身的内裤上,这样藏钱最安全,1982年火车上鱼龙混杂,这样能避免被偷。沈歌看着他的动作,心里既感动又踏实,她知道林逍做事向来稳妥。

林父又补充道:“到了上海住店,也得凭介绍信,找国营招待所,登记的时候要填介绍信编号和你的身份证明信息,别写错了。买东西尽量去国营商店,质量有保障。”沈歌悄悄拉了拉林逍的衣角,小声说:“到了上海,咱们给爹娘买点香烛纸钱,再给三爷爷带点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和蝴蝶酥。”林逍点点头,用力握了握她的手:“放心,都安排好了,手续和钱都稳妥,不会出问题。”

当天晚上,林逍和沈歌就开始收拾行李。牛皮旅行包容量极大,林母准备的吃食和衣物装进去还绰绰有余,林逍把武装部的公函、盖了双章的介绍信和自己的民兵身份证明放在一个防水的油纸袋里,再塞进旅行包最外层的小口袋里,伸手就能摸到。沈歌则把两人的洗漱用品和路上要换的衣物分门别类放好,又把林逍的民兵身份证明单独拿出来,提醒道:“进站、取票、住店都要用到这个,可别弄丢了。”林逍拍了拍贴身的内裤,笑道:“钱在这儿,比什么都安全,手续都在最外层,放心吧。”

“对了,逍子,把你的民兵臂章也带上,进站的时候戴上,能少不少麻烦。”林母又想起一件事,从抽屉里翻出林逍的民兵臂章,递给她。林逍接过臂章,和身份证明放在一起:“娘,都带齐了,介绍信、公函、身份证明、臂章、钱,一样不少,您放心吧。我跟李部长打听好了,换乘的时候凭这些手续还能去军人候车室休息,不用挤大候车室。”

晓梅帮着沈歌梳头发,给她编了个整齐的麻花辫,又别上自己最爱的塑料发卡:“沈歌姐,这样好看!到了上海,别人肯定说你是上海姑娘。”沈歌对着梳妆台上的镜子照了照,镜子里的姑娘穿着浅蓝色的的确良衬衫,梳着整齐的麻花辫,脸上带着羞涩的笑意,确实有几分沪上女子的温婉。林家的梳妆台是带抽屉的实木款,上面还放着雪花膏和蛤蜊油,都是城里姑娘常用的护肤品。

林父蹲在院子里,给长江750摩托车加油:“明天一早我骑摩托车送你们去镇上,再坐农场的通勤车去佳木斯火车站,比拖拉机稳当。”林逍点点头,他原本想直接骑摩托车去佳木斯,但考虑到路途太远,还是觉得先坐通勤车更省力。林家的摩托车在红旗农场是独一份,每次开出去都引得不少人羡慕。

雪团蹲在沈歌脚边,用脑袋蹭着她的裤腿,像是舍不得她走。沈歌蹲下来,摸了摸它的头:“雪团,在家要乖,等我回来给你带上海的点心吃,还有肉干。”雪团“嗷呜”叫了一声,尾巴摇得欢快,还叼来沈歌的手帕放在她脚边,惹得众人都笑了。

晚饭时,林母特意做了沈歌最爱吃的红烧肉、清蒸鲈鱼和虾仁炒蛋,又煮了茶叶蛋。“明天路上要走一天,多吃点,有力气。”林母不停地给沈歌夹菜,沈歌的碗里堆得像小山似的。林父则跟林逍反复交代出行手续的事:“到了佳木斯火车站,先去军人优先窗口取票,出示公函、介绍信和你的身份证明,别跟窗口工作人员说错话;进站的时候主动出示手续,行李检查配合点,咱们带的山货是干货,不违规;到了哈尔滨换乘,先找军人候车室歇脚,看好行李,别让人趁乱偷了;住店的时候一定要登记清楚,把介绍信交给招待所留存,退房的时候记得要回来。”

林逍一一记在心里,又补充道:“我跟李部长确认过了,上海第一招待所是国营的,凭咱们的介绍信肯定能住。到了上海先去老房子,要是门锁着,就去居委会,凭介绍信说明情况,他们会帮忙开门。取完遗物咱们再在上海待两天,买点东西就回来,赶在十九号之前肯定能到,不会耽误订婚仪式。对了,我还特意问了,火车上补票也得要介绍信,咱们的票都提前订好了,不用操心这个。”

饭后,沈歌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既期待又紧张。她想起小时候,父母带着她在上海的弄堂里乘凉,父亲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母亲给她扇扇子。如今父母不在了,但她有了新的家人,有了要共度一生的人。林逍走过来,坐在她身边,递给她一瓶花露水:“蚊子多,抹点,这是我给你买的上海产的,香味好闻。”

“林逍,你说老房子还在吗?”沈歌轻声问。林逍握住她的手:“肯定在。我问过三爷爷,他有个老战友在上海民政局,帮忙问过了,你家的老房子一直空着,居委会帮忙照看呢。别担心,咱们明天一到就去看看,要是门锁着,咱们就找居委会的人帮忙开门。”

“嗯。”沈歌靠在林逍的肩膀上,心里踏实了不少。她从口袋里掏出父母的合影,借着灯光看了看——照片上的父母年轻英俊,抱着小小的她,笑得很开心。“我想拿爹娘的相框和那本相册,还有我娘的缝纫机,那是她最喜欢的东西,是上海产的蝴蝶牌,当年很稀罕呢。”沈歌轻声说。林逍点点头:“都拿,咱们雇辆车拉到火车站,实在不行就办托运,总能运回来的。”

回到房间,沈歌又把行李检查了一遍:换洗衣物、洗漱用品、介绍信、公函、民兵身份证明、臂章,一样都没少。林逍则把民兵臂章别在随身的军绿色上衣上,又摸了摸贴身的钱袋,确认稳妥后,才把火车票和手续放在枕头底下。两人又把要带的山货分装成两个小包裹,方便路上携带,还特意留出一小包打算送给火车站帮忙协调车票的熟人——1982年办事讲究个人情往来,带点特产能少不少麻烦。

夜深了,整个红旗农场都安静下来,只有蝉鸣声和蛙叫声在院子里回荡。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更显乡村的静谧。沈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既期待着回到故乡,又盼着快点回来和家人一起举办订婚仪式。林逍知道她紧张,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哄孩子似的:“快睡吧,明天还要早起赶路呢。等从上海回来,咱们就订婚了,以后你就是我的媳妇,咱们好好过日子。”

沈歌脸一红,乖乖闭上眼睛。黑暗中,她能听到林逍平稳的呼吸声,能闻到院子里传来的槐花香,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知道,这次沪上之行,不仅是为了取回父母的遗物,更是为了和过去好好告别,然后以全新的身份,和林逍一起在红旗农场开启新的生活。行李已经收拾妥当,只待明日启程,去往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