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几桩旧事(1 / 2)

天下大势几经纷争,终成六部割据:东汉、西凉、南楚、北元各据一方,南北二晋分执一隅。

元国兵强马壮,觊觎北晋已久,于是便拟了檄文,例举了北晋数条罪状,大举兴兵征伐。

得知元军压境,北晋举国皆惊,以和亲为由向南晋求援。

南晋援兵未至,北晋皇帝陈宣御驾亲征被俘。

北晋国破。

这事原本无可非议,只是来得突兀。北晋式微,重文轻武,却不曾想到破国如此之快。

元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般从西北指向北晋都城,犹入无人之境。从元国发兵到北晋亡国,历时二十七天。

北晋国破后,元主蒙阔台封北晋皇帝陈宣为长乐候,并在元都城赐下府第。

陈宣感念蒙阔台不杀之恩,招原北晋各郡太守来降。太守们纷纷向元人递呈降表,唯独平山郡困守孤城誓死力战。

据斥候报,有人杀死平山郡太守,携七千残兵据守平山关。

元人二次讨伐,均未果,将此引为奇耻大辱,出兵七万,血战月余,五万人马尽殁于城下。

消息传开,举世震惊。

元帝蒙阔台大怒,调兵十万,围困平山关。立誓:破城之日,平山关内鸡犬不留。

十万大军围城月余,大小数战,惨烈异常。

所谓:征城以战,杀人盈城。征地以战,杀人盈野。

平山关乃是一座小城,依山而建,城内守军七千,另有百姓万余,多为随军家眷,虽兵寡将孤,却屡次拒数倍之敌于城外,其中艰险不为外人道也,坚守数月,足矣让世人瞠目不已。

城破那日,一名布衣青年,只身长枪立于城下,横指数万元军,浴血鏖战,所向披靡。

元人敬其勇猛,逐一派军中高手向其挑战,尽败。二十三人被毙,伤者数人。元帝蒙阔台闻之,亲临城下,随行高手与之再战,再败,一十六人被挑于枪下。

元帝爱材劝其降。

青年放声大笑,只身杀入元军阵中,击蒙阔台于马下。护卫大惊,命人弓箭射之,青年中箭,奋勇杀出重围,不知所踪。

这场战争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来一去之间,北晋已经成为历史,惹来无数感慨,唾骂,惋惜。当然,还有对那名布衣青年的赞叹和缅怀。

另有一段和这桩故事有关的趣闻,被百姓当成笑话来讲。

北晋亡国后,元帝蒙阔台对陈宣不杀不辱,以兄弟相称,在元国都城赐下府第,封其为长乐侯,世袭罔替,并将其家眷四百余口尽数迁进长乐侯府,以示恩德。

北晋从此纳入元国疆域,更名燕部,蒙阔台将其赐封给长子蒙罕作为领地。

蒙罕对归降官员视其过往政绩,或封,或赏,或杀,或贬。而北晋诸多百姓却流离失所,大量土地一夜之间成为元人私产,无数壮丁论为苦力,女子们为避其辱碳面遮容,到处躲藏,一时间,怨声载道,哀嚎千里。

在平山关被围久攻不破时,陈宣发檄文,对蒙阔台歌功颂德,并陈词痛骂平山郡那位带头抵御元军的青年。

其文曰:北晋孱弱,民多疾苦,乃旧政所制,今举国归元,萌明主庇佑,百姓乐业,四方钦服,然平山顽民叶野,凶杀太守,无视民愿,煽衅百姓,与天下之大不违,属十恶不赦之徒。

檄文发出不久,平山关城内送出一道锦盒,层层密封,盒上书写:陈宣亲启。四个大字。

蒙罕不敢怠慢,派快马八百里加急送往元都城,转交长乐候。陈宣见到锦盒如获至宝,遂携之金帐面见蒙阔台,当众拆开后,锦盒内只有一张字卷,上书两字:傻……逼!

满帐哗然,众大臣脸上表情精彩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