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回声”酒吧(2 / 2)

除了之前见过的赵烨、李锐和林薇,今晚还多了两位新面孔。

经周明轩介绍,一位是家里经营着跨国高端酒店集团的千金苏晚,她举止优雅,笑容得体,带着一种见多识广的从容。

另一位则是从事艺术品投资的陈墨,他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沉静,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探究。

几人显然都通过各种渠道听说过斯语近期的“事迹”,态度友善,却并不显得过分热情或拘谨,那种好奇把握得恰到好处,体现了他们这个圈子待人接物的分寸感。

“这里是放松聊天的好地方,避开了外面的喧嚣。”

周明轩将设计精美的皮质酒单轻轻推到斯语面前,语气熟稔。

“音乐不错,酒也地道。尝尝他们的‘午夜飞行’?算是这里的招牌之一。”

斯语的视线在酒单上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名字上掠过,对酒精他依旧保持着本能的谨慎。

最终,他只要了一杯无酒精的特调莫吉托。

青柠的清新与薄荷的凉爽足以慰藉味蕾,又不至于扰乱心神。

他向后靠进柔软如云的真皮沙发里,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舞台。

那位头发微卷的萨克斯风手正闭着双眼,腮帮微鼓,完全沉浸在即兴演奏的旋律中,音符仿佛是他呼吸的延伸。

钢琴师的手指则在黑白琴键上优雅地跳跃,敲击出珍珠落玉盘般清脆而富有节奏的声响。

“斯语先生对爵士乐有研究吗?”

陈墨扶了扶他的金丝眼镜,率先开启了话题。

作为从事艺术品投资的人,他对斯语这位横空出世,在诗词与音乐领域都引起轰动的“异数”自然抱有更浓厚的专业兴趣。

“略有涉猎,谈不上研究。”

斯语收回目光,语气平和。

“更多的是欣赏其即兴的魅力。它像是在一个既定的和声框架与节奏规则内,进行一种高度个人化的、瞬间的情绪抒发与逻辑构建。

这种特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我们诗词创作中所追求的‘神来之笔’——在严谨的格律规范中,寻求最灵动、最自由的表达。”

他这个将爵士乐即兴与诗词格律相类比的视角,新颖而精准,让在座的几人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林薇率先笑了起来,她晃动着杯中琥珀色的液体,接口道:

“被你这么一说,感觉台上那萨克斯风吹出来的,不再是单纯的曲调,倒像是流动的、没有固定文字的诗句了。”

话题由此铺陈开来。

他们从爵士乐的不同流派,聊到近期在京城某美术馆开幕的现代艺术展览,又从某位新锐画家的风格争议,跳跃到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时局。

交谈广泛而轻松,节奏如同背景中的蓝调,舒缓而富有张力。

没有人刻意恭维斯语过往的成就,也没有人试图去深挖他那些“不合常理”的才华来源。

他们进行的,更像是一种平等的、基于各自知识背景与见识的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