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风起赣南 > 第219章 根基加兵工

第219章 根基加兵工(2 / 2)

“大约6万发。”周焕文回答。

“目标,三个月内,达到月产10万发!”林峰斩钉截铁,“首先满足自身作战、训练消耗,在此基础上,力争能有一部分结余,支援兄弟部队。你要人,从部队里抽调心灵手巧、政治可靠的战士来当学徒;要技术,我们大家一起摸索,总结经验。”

周焕文郑重记下,然后又带着一丝兴奋汇报:“司令员,您上次讲的‘定向爆破’原理,我们琢磨了许久,觉得可以试着用在迫击炮弹的尾翼设计和引信改进上。虽然我们现在还造不了炮身,但可以先攻克炮弹的技术关!还有,用同样的思路改良我们的手榴弹,说不定能增加破片数量和质量。”

林峰眼中露出赞许:“这个思路非常对!就是要这样,不能只盯着眼前,要想着下一步,下下一步!迫击炮、甚至将来可能的山炮、步兵炮,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现在就要开始!你们成立一个技术攻关小组,大胆试,不要怕失败。”

兵工厂的蓝图,在一次次讨论和视察中愈发清晰。一股蓬勃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力量,在这里汇聚、涌现

就在兵工厂日夜轰鸣的同时,整个根据地的建设也按下了“快进键”。

政权与民生: 六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进一步巩固。减租减息政策得到深入执行,极大地激发了贫苦农户的生产热情。政府组织兴修小型水利,开挖陂塘,防范春旱秋涝。鼓励开垦荒地,并宣布新开荒地三年不征粮。这些措施,让根据地的经济命脉——农业,开始恢复生机。

民兵与地方武装: 县大队、区小队普遍建立并加强了装备和训练。基于反扫荡和破袭战的经验,林峰授意司令部编写了《民兵训练手册(基础篇)》,内容涵盖隐蔽侦察、地雷使用、麻雀战法、配合主力作战要点等,下发到各村镇民兵组织。主力部队派出骨干下乡指导,形成了主力军、地方军、民兵三位一体的严密防御体系。

通讯与联络: 利用缴获和购买的器材,通讯部门成功扩建了电台网络,实现了以平山为核心,覆盖六县主要驻军及重要节点的20公里有效通讯。同时,开始着手铺设连接平山与阜平、灵丘等县的简易野战电话线,虽然线路简陋,时常断线,但信息的传递速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扩军与整训: 胜利带来的巨大声望和扎实的群众工作,使得青壮年参军热情空前高涨。各主力旅都补充了新鲜血液。林峰和赵刚审慎决策,不盲目扩充编制,而是在原有旅的框架下充实员额,并抽调部分骨干,组建了纵队直属的独立第一团,作为战略预备队和区域机动力量。新兵营里,杀声震天,政治教育、军事基础、纪律培养同步进行,确保“兵员”快速转化为“战斗力”。

在这千头万绪的建设中,“燧人氏”系统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林峰在夜深人静时,会梳理系统提供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点》、《初级军事训练体系》、《简易防御工事标准》、《军地协作生产模式》等知识,结合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将其消化、吸收、转化,形成一条条符合现实、行之有效的命令、条例和工作方案,下发执行。这使得根据地的建设,虽然条件艰苦,却少走了许多弯路,各项工作的开展显得井井有条,高效而扎实。

一个月后的傍晚,林峰和赵刚再次站在那幅巨大的态势图前。地图上的六县区域,颜色似乎更加厚重了。上面新增了许多代表村镇政权、民兵哨所、小型仓库、水利设施的标记。

“根基扎下去一寸,我们就能多承受鬼子一分的压力。”林峰望着窗外,平山城内灯火点点,远处太行山的轮廓在暮色中如同沉默的巨人。

赵刚感慨道:“是啊,群众看到了希望,部队有了底气。我现在觉得,就算鬼子立刻扑过来,我们也能和他们周旋到底!这六个县,已经初步连成了一体,不再是孤立的点了。”

这时,机要参谋送来一份电报。林峰接过一看,是总部转发来的敌情通报: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司令部异常调动,多个师旅团有集结迹象,大批物资正运往正太线沿线据点。

“看,鬼子到底还是坐不住了。”林峰将电报递给赵刚,眼神锐利起来,“我们的时间,可能比预想的还要紧。”

赵刚看完,神色凝重,但并无惧色:“来吧!正好检验一下我们这一个月扎下的根基,到底够不够硬实!”

根据地的建设并未因这潜在的战云而停滞,反而更加快了节奏。所有人都明白,多生产一颗子弹,多训练一个士兵,多储备一担粮食,在未来可能到来的风暴中,就多一分生存和胜利的希望。太行山的深处,一场关于生存与发展的竞赛,正在与时间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