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的敌情通报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纵队司令部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气氛瞬间从埋头建设的沉稳,转向了临战前的紧绷与高效。
林峰将电报轻轻放在桌上,目光扫过会议室里每一位主要干部——各旅旅长、政委,以及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的主要负责人。所有人的表情都凝重起来,但眼神中并无慌乱,只有一种“终于来了”的决然。
“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林峰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鬼子在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的督促下,正在大规模调动。初步判断,其目标是集中优势兵力,对我太行山根据地,特别是我们这六个县,发动一次旨在彻底摧毁我指挥中枢和兵工能力的‘毁灭性扫荡’。规模,将远超鬼哭涧。”
他走到大幅地图前,用指挥棒点着几个关键方向:“目前情报显示,敌人可能分三路进犯:北路,由驻蒙军一部和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从蔚县、广灵方向压来;东路,是主力,由刚刚在正太路吃了大亏的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主力,并加强第110师团一部,从平山、灵丘结合部寻求突破;西南路,则可能由第36师团一部,从阜平以南侧击。总兵力,预计将超过三万人,并且配属了更多的炮兵和骑兵部队。”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吸气声。三万日军,这几乎是此前反扫荡和破袭战面对日军兵力的总和,压力可想而知。
“怕个球!”一旅旅长董成猛地一拍桌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现在可不是反扫荡那会儿了!队伍壮大了,弹药也多了些,正好拿他们试试刀!”
“老董说得对,但不能蛮干。”赵刚接过话,语气严肃,“敌人兵力、火力都占绝对优势,我们依然要坚持‘避其锋芒,击其惰归’的原则。总部要求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核心根据地,特别是平山指挥枢纽和兵工厂,但同时也要避免过早与敌决战,消耗有生力量。”
林峰点点头,开始下达一连串清晰明确的指令,这些指令既融合了他基于“燧人氏”系统对敌情动向的精准预判,也完全符合当前根据地的实际能力和既往成功经验:
“命令!”所有人唰地起身。
“一、全根据地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所有部队结束休整,进入指定防御区域。民兵、县大队、区小队全部动员,配合主力作战。”
“二、实行‘坚壁清野’!由地方政府和各级武委会负责,动员群众,在规定时间内,将粮食、物资、重要设备转移至深山预设的隐蔽仓库。无法转移的,就地掩埋。水井投撒异味物(非毒物),灶台捣毁,让鬼子进来没吃没喝,寸步难行!” 这是反扫荡时验证有效的策略,此次将执行得更加彻底。
“三、兵工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周焕文!”
“到!”周焕文挺胸应答。
“你部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完成主要精密设备和库存弹药、半成品的转移疏散,进入山内预备厂址。留下部分人员和设备,坚持生产手榴弹和地雷,保障前线急需。同时,启用秘密生产线,务必保证‘启明星’冲锋枪和步枪子弹的最低限度生产不中断。”
“保证完成任务!”周焕文声音洪亮,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四、主力部队作战部署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