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蚀骨锥心穿肠 > 第160章 天黑请闭眼(五)

第160章 天黑请闭眼(五)(2 / 2)

就在刘大芳紧锣密鼓地准备时,宋清河正在网吧的隔间里,争分夺秒地整理着暗访获取的文字、照片和录音证据。他已经写了一篇近五千字的调查初稿,详细记录了李进之死的疑点、张建国销售伪劣兽药的事实、养殖户的受害情况,以及其与畜牧局官员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的线索。

他必须尽快将这些核心证据传递出去。他不敢使用自己的邮箱和社交账号,担心被监控。他利用网吧的电脑,注册了一个新的加密邮箱,将整理好的部分资料和初稿,发送给了报社领导的另一个秘密邮箱和他绝对信任的、在北京一家权威媒体工作的同学。

做完这一切,天已经蒙蒙亮了。他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

他知道,自己不能在这里久留。他必须离开这个县城,回到省城,回到报社的大本营,那里相对安全,也能更好地策划下一步的报道和应对。

他小心翼翼地离开网吧,拦了一辆出租车,直接前往长途汽车站,买了最早一班回省城的车票。

坐在候车室里,他压低帽檐,警惕地观察着四周。车站里人来人往,似乎一切正常。但他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却始终挥之不去。

就在他排队准备检票上车时,两个穿着制服、自称是车站派出所民警的男人,拦在了他的面前,面色严肃。

“同志,请跟我们走一趟,配合一下调查。”

宋清河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他知道,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那张由权力和金钱编织而成的网,已经彻底收拢了过来。

而他这只试图冲破罗网的飞蛾,此刻,似乎已陷入了绝境。

但他握紧了藏在贴身口袋里的存储卡,那里面是所有的心血和关键的证据。

战斗,还远未结束。

第十五章 星火燎原

省城,《民声周报》编辑部。

林薇放下与刘大芳的通话,立刻冲进了总编办公室。总编是一位头发花白、目光锐利的老报人,听完林薇急促的汇报,特别是宋清河可能失联、刘大芳处境危险的情况后,脸色变得无比严峻。

“无法无天!真是无法无天!”总编重重一拍桌子,“清河是我们报社最优秀的调查记者之一,他们敢动他,就是向我们整个媒体行业挑衅!”

他立刻做出部署:“林薇,你立刻带一名摄影记者,去和刘大芳汇合,务必保证她和证据的安全!同时,协助她,启动我们的b计划——网络预热和舆论造势!”

“b计划?”林薇有些疑惑,这是她没听说过的。

“没错。”总编眼神沉着,“清河出发前,我们就有过预案。如果调查遇到强大阻力,甚至记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我们就不能按部就班地等待长篇报道出炉。要利用新媒体,先把关键事实和核心证据抛出去,点燃舆论的火把!让那些躲在暗处的人,暴露在阳光之下!”

“我明白了!”林薇精神一振,“我马上行动!”

另一边,刘大芳所在的县城长途汽车站。

宋清河被两名“民警”带到了车站派出所的一间办公室。他心中警铃大作,但表面保持冷静。

“两位同志,请问我犯了什么事?需要配合什么调查?”

其中一个高个“民警”皮笑肉不笑地说:“我们接到举报,你形迹可疑,涉嫌在本地从事非法活动。请出示你的身份证件,并打开你的随身行李接受检查。”

宋清河心中冷笑,形迹可疑?这借口未免太蹩脚。他配合地掏出身份证(他早有准备,带的是一张不影响大局的备用身份证),并将那个装有旧手机和换洗衣物的背包递了过去。

那两人仔细翻查了背包,显然一无所获,脸色有些难看。

“你的手机呢?”矮个“民警”追问。

“丢了。”宋清河面不改色。

“丢了?”高个“民警”逼近一步,眼神威胁,“我劝你老实点!把你身上其他的东西都交出来!特别是……相机、录音笔之类的!”

宋清河摊开手:“我就是个普通游客,来这边走走看看,哪来的那些东西?两位同志,如果没什么事,我可以走了吧?我的车快要开了。”

那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显然没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又不甘心就此放人。矮个“民警”恶狠狠地说:“走?事情没搞清楚之前,你哪儿也别想去!在这里给我老实待着!”

他们没收了宋清河的身份证和车票,将他反锁在办公室里。

宋清河靠在墙上,知道这是非法拘禁,但他暂时无能为力。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发送出去的材料,以及报社的后续行动。他贴身藏着的存储卡,像一团火,灼烧着他的胸膛,那是希望之火。

与此同时,林薇和摄影记者小王已经赶到了刘大芳所在的旅馆。看到刘大芳安然无恙,并且已经将日记关键页拍照留存,林薇松了口气。

“刘大姐,做得很好!现在,我们需要您亲自站出来,把您丈夫的遭遇,用最直白、最真诚的语言写下来,然后连同这些日记照片,我们一起发到网上去!”

“我……我来写?”刘大芳有些惶恐,“我没念过多少书,写不好……”

“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就写您最真实的感受,写李进大哥是个什么样的人,写他是怎么被逼上绝路的,写您是怎么发现真相、又怎么求助无门的!真情实感,就是最有力的武器!”林薇鼓励道。

在林薇的指导下,刘大芳坐在旅馆的书桌前,拿起笔,铺开纸。她想起了李进戴着破眼镜在灯下看书的样子,想起他给猪放音乐时嘴角那丝难得的笑意,想起他挨了耳光后那万念俱灰的眼神,想起自己发现他悬在梁上的那个冰冷的清晨……泪水模糊了视线,但笔尖却在纸上沙沙地、坚定地移动起来。

她写得很慢,字迹歪斜,甚至有不少错别字,但每一个字都浸透着血泪。

《我的丈夫李进,一个被假药和黑心商人逼死的读书人》

这个标题,是林薇帮她提炼的,直接、刺目。

写完自己的陈述,林薇和小王立刻开始行动。他们选择了国内最大的几个网络社交平台和知名论坛,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多个账号,将刘大芳的手写控诉、日记关键页照片(尤其是“小心张”和“天黑请闭眼”那几页)、以及张建国兽药店的照片和地址等信息,精心编排,发布了出去。

为了增加可信度和冲击力,林薇还让小王剪辑了一段短视频,内容是刘大芳含着泪,用她那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哽咽着讲述事情经过,并展示了李进的日记和那盘录音磁带。

“我叫刘大芳,我的丈夫李进,他死得冤啊……”

视频里,刘大芳悲愤而质朴的面容,具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求求大家,帮帮我,帮我死去的丈夫讨一个公道!”

这最后的呼喊,像一块巨石,投入了看似平静的互联网海洋。

起初,涟漪很小。但《民声周报》动用了自己的一些媒体资源,进行了初步的推送和引导。一些关注社会新闻的网友看到了,开始转发、评论。

“太惨了!逼死人命啊!”

“这个张建国真不是东西!还有保护伞?”

“日记看哭了,那个世界格格不入的知识分子……”

“录音呢?求放录音实锤!”

“关注!不能让好人含冤而死!”

转发量开始以几何级数增长。评论区的怒火被点燃,#被假药逼死的养猪人#、#天黑请闭眼#、#小心张# 等词条,开始在一些平台的热搜榜上缓慢爬升。

星火,已然点燃。

就在网络舆论开始发酵的同时,被困在车站派出所的宋清河,迎来了转机。

《民声周报》的总编在得知宋清河失联后,立刻通过正式渠道,向相关部门发出了严正的交涉函,并联系了省里相熟的政法记者施加压力。

两个小时后,关押宋清河的房门被打开了。进来的不再是那两名假警察,而是一位穿着正式警服、级别更高的警官,身后还跟着一脸不安的车站派出所负责人。

“宋记者,对不起,这是一场误会!”那位高级警官态度诚恳地道歉,“我们核查过了,是有人恶意举报。您的身份证和车票,我们马上归还。对于给您造成的不便和困扰,我们深表歉意!”

宋清河心中冷笑,知道这是报社施压起了作用,对方顶不住压力,只好放人。他没有多说什么,拿回自己的东西,在对方“热情”的护送下,离开了车站派出所。

他立刻找了一个公用电话,打给了林薇。

“清河!你没事吧?”林薇接到电话,惊喜交加。

“我没事,刚被放出来。你们那边怎么样?”

“网络预热已经启动,刘大姐的控诉和日记照片已经发出去了,反响很热烈!正在持续发酵!”

“好!我马上回省城!我们准备下一波——放出录音实锤!”

宋清河知道,必须趁热打铁。日记和控诉能引发同情,但真正能定性的,是那段录音!那是张建国无法抵赖的铁证!

当宋清河风尘仆仆赶回报社时,关于李进之死的讨论已经在网络上形成了不小的声浪。无数网友在追问真相,要求严惩黑心商人,揪出保护伞。

张建国和他的“关系网”,显然也注意到了这股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张建国的兽药店电话被打爆,尽是骂声;他试图联系那个“马局”,却发现对方电话已经关机,显然是见势不妙,想撇清关系。

恐慌,开始在他们中间蔓延。

而刘大芳,在林薇的陪同下,看着网络上那些支持她、声援她的留言,泪水再次涌出。但这一次,不再是绝望的泪水,而是看到希望的、激动的泪水。

她没想到,自己这个小小的农妇,发出的微弱声音,竟然真的能通过网络,传到那么多陌生人的耳朵里,得到这么多的回应。

她不再感到孤单。她的身后,仿佛站着千千万万素未谋面,却心怀正义的人们。

“李进,你看到了吗?”她在心里默默地说,“有好多人,在帮我们……天,快亮了……”

是的,星星之火,已在荒野上燃起,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形成燎原之态。

照亮黑暗,焚烧罪恶的燎原大火,即将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