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阳,京城内外艾蒲飘香,龙舟竞渡,一派节日气象。安王府亦按制悬挂艾叶菖蒲,制备角黍(粽子),府中上下皆换上新制的夏衣。
这是苏碗成为安王妃后度过的第一个重大节日,各项安排皆需符合亲王规制,又不能失了节日气氛。她早早便吩咐下去,王府仆役皆赏赐节钱、新衣;角黍除传统的枣粽、肉粽外,还命厨房特制了小巧的“豆妃水晶粽”,以咖啡粉融入西米,内馅是特制的红豆沙,清新别致;府中水榭更是设下家宴,邀请了几位与萧景致交好的宗室子弟及家眷共度佳节。
节日氛围虽浓,苏碗却并未放松警惕。石猛之前回报的都察院暗中调查之事,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加派了人手留意京城各方动静,尤其是与赵家余孽或有利益冲突的官员府邸。
端阳当日,安王府宾客盈门,水榭内丝竹悠扬,笑语欢声。苏碗作为女主,周旋于众女眷之间,言笑晏晏,举止得体,将王府打点得井井有条,令人挑不出错处。
酒至半酣,一位与永嘉郡主交好的郡王夫人,笑着对苏碗道:“王妃娘娘府上这‘豆妃水晶粽’真是巧思,风味独特。难怪连陛下都赞娘娘心思奇巧呢!”她语气热络,似是无心之言。
然而说者或许无心,听者却是有意。苏碗心中微动,面上依旧带着得体的微笑:“夫人过奖了,不过是些小玩意儿,登不得大雅之堂。陛下仁厚,不过是勉励晚辈罢了。”
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开,心中却记下了这一笔。陛下在御花园的敲打之言,竟已隐隐在宗室中传开?是有人故意散播,还是……?
这时,一位负责前院接待的管事悄悄来到苏碗身后,低语了几句。苏碗神色不变,对众女眷告罪一声,便随着管事来到僻静处。
“王妃,刚得到消息,都察院刘御史今日在府中宴客,席间……似有提及王爷与王妃,言语间对王府‘与民争利’,王妃‘牝鸡司晨’颇多微词。虽未明指,但席间众人皆心知肚明。”管事低声禀报。
果然来了!而且选在端阳佳节,趁着王府宴客、人多眼杂之时发难,时机选得可谓刁钻。虽未正式上奏,但这种私下议论,传播开来,危害更大。
苏碗眼神微冷,沉吟片刻,吩咐道:“知道了。今日府中宴饮,一切照常,不必声张。你派人盯紧刘御史府邸,看他后续与何人接触。另外,让陈明将我们准备好的、关于苏记近年缴纳赋税、雇佣人工、捐助地方学堂等事的明细册子,再核对一遍,务必准确无误。”
“是!”管事领命而去。
苏碗整理了一下衣袖和神色,重新回到喧闹的水榭。她脸上依旧挂着温婉的笑容,与永嘉郡主说着龙舟竞渡的趣事,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萧景致隔着人群望向她,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了然与冷意。风雨欲来,他们早已做好准备。
端阳的艾香与粽香中,暗潮悄然涌动。豆妃之名,在享受尊荣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苏碗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走得更加谨慎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