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农业变革受阻(1 / 2)

帝国的心脏,京城,正轰轰烈烈地经历着女官入仕、女子从军带来的观念冲击与秩序重塑。

而在广袤的、沉默的乡村田野,另一场看似平静、实则关乎国计民生根基,并更深层触及传统社会结构的变革,也在贺归轩的蓝图下,悄然推进,却意外地遭遇了远比京城更为顽固和复杂的阻力。

由研究院倾注心血打造的新式曲辕犁、高效龙骨水车、以及经过多代选育、被寄予厚望的“天启一号”高产稻种,作为“科技兴农”国策的核心成果,被工部和户部联合下文,遴选了几处水土丰沛、民风相对淳朴又颇具代表性的州县,作为首批试点区域,进行推广。

朝廷的初衷无疑是好的。

这些新式农具和稻种在研究院那些由老农和格物学子共同打理的试验田里,表现堪称卓越。

曲辕犁转弯灵活,深耕省力,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龙骨水车提水效率远超老旧翻车;“天启一号”则表现出极强的抗倒伏性和分蘖能力,预估亩产可比现有良种提升三到四成。

若能顺利推广,必将大幅提升天启帝国的粮食总产量,夯实国力根基,真正惠及万千黎民。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诏令下达地方,反应却远不如预期,甚至可以说是冷遇重重,暗流涌动。

首先跳出来反对,或明或暗进行阻挠的,是盘踞地方多年的豪强地主。

他们掌控着大量的田产和依附于他们的佃农,现有的、效率相对低下的耕作模式,正是他们维持自身超额利益和对佃户严密控制的基础。

新农具的推广意味着佃户耕作效率提升,可能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样极度依赖地主的耕牛和农具,削弱其控制力;而高产稻种的普及,则可能导致粮食总量增加,引发粮价波动,影响他们通过囤积居奇获得的暴利。

于是,在这些试点州县,各种流言蜚语开始在市井乡间悄然散布:

“听说了吗?那新式犁弯弯曲曲,像个蛇精,用了会坏了地气,惹怒土地爷,明年准没好收成!”

“啥‘天启一号’?名字听着就玄乎!谁知道是不是用了什么西域来的妖法催出来的?种出来的粮食怕是吃了要折寿!”

“官府哪有那么好心?平白无故给你好种子好农具?我看呐,就是变着法子想等咱们丰收了好多收税!大家伙儿可别上当!”

这些流言,精准地抓住了农户们敬畏鬼神、看重祖训、以及对官府本能的不信任心理,传播极快。

其次,阻力更来自于广大保守的普通农户自身。

千百年来,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遵循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耕作方法,春种秋收,靠天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