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女皇登基(2 / 2)

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等宗室亲王,对武则天称帝心怀不满,暗中联络了一批忠于李唐的官员和将领,想要起兵谋反,恢复李唐江山。可他们的计划尚未实施,消息便通过铜匦传到了武则天耳中。

武则天得知后,丝毫没有犹豫,当即下令,命来俊臣率军抓捕。来俊臣手段狠辣,不仅将参与谋反的宗室亲王全部捉拿归案,还牵连了数千人。审讯之时,酷吏们动用了各种酷刑,宗室亲王们不堪忍受,纷纷被迫承认谋反罪名。武则天毫不留情,下旨将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亲王全部赐死,他们的家眷无论老幼,或被流放岭南,或被没入宫中为奴,或被当场处死。

经此一事,李唐宗室元气大伤,几乎被屠戮殆尽,再也无力与武则天抗衡。而那些忠于李唐、敢于公开反对武则天的大臣,也没能逃过一劫。

宰相裴炎,因在武则天称帝前多次直言进谏,反对她临朝称制,被武则天冠以“谋反”罪名,斩首示众;大将军程务挺,因与裴炎交好,且暗中支持宗室谋反,被武则天赐死军中;纳言刘景先、侍郎郭正一等人,也因反对武则天而被流放、处死。

一时间,朝堂之上血流成河,反对武则天的势力被彻底肃清。剩下的大臣们,要么对武则天俯首帖耳,要么明哲保身,再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她。

在打压异己的同时,武则天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能。她深知,想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让政权长治久安,必须选拔贤才,推行良政。于是,她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扩大科举录取名额,首创殿试和武举。

殿试便是由皇帝亲自出题考核考生,这一举措,不仅能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还能让考生对皇帝感恩戴德,成为皇帝的亲信。而武举的设立,则为国家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武则天还打破了门第限制,规定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都可以通过科举入仕。这一政策,让无数出身寒门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发奋读书,想要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武则天亲自出题考试,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官员,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张柬之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大唐的栋梁之臣,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上,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劝农桑,薄赋徭”的政策。她下令编写《兆人本业记》,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农具的使用技巧,发放给百姓,指导他们发展农业。她还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减免赋税徭役,对于政绩突出的地方官员,给予重赏。在她的治理下,全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粮食储备充足,人口不断增长。

在商业上,武则天鼓励对外贸易。洛阳作为大周的都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来自波斯、大食、日本、新罗等国的商人,纷纷来到洛阳经商,带来了各地的珍宝特产,也带走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洛阳城的东市、西市,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一派繁荣景象。

在军事上,武则天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她派军平定了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数民族的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她还在边疆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机构,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融合。

在武则天的治理下,大周王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史称“贞观遗风”。曾经反对她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是一位难得的贤明君主。

然而,权力的巅峰之上,往往伴随着无尽的孤独。而这份孤独,早已被薛怀义的存在填补了数年。自李治未死之时便陪伴在侧的薛怀义,凭借武则天的宠爱,从白马寺住持一路攀升,不仅手握修建明堂、天堂的大权,更借着“佛国高僧”的名头,在朝堂内外作威作福。

起初,他还谨记武则天的恩宠,行事尚有收敛,可随着武则天称帝,他愈发觉得自己是“从龙之功”,渐渐骄纵无度。他不仅在洛阳街头强抢民女、霸占田产,更是在朝堂之上对大臣颐指气使,甚至敢在朝会时与武则天公然调情,全然不顾君臣之礼。

宰相苏良嗣曾因他不下马行礼,当众斥责并掌掴了他,薛怀义竟哭哭啼啼跑到武则天面前告状,要求严惩苏良嗣。武则天虽安抚了他,却也暗中敲打,可薛怀义非但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私下里与宫女有染,还四处炫耀“陛下离不得我”,将两人的私情当成张扬的资本。

更让武则天无法容忍的是,他竟借着督造工程的名义,中饱私囊,克扣工匠工钱,导致民怨沸腾,甚至暗中联络一些对武则天不满的僧人,意图拿捏住她的把柄。武则天早已通过铜匦收到了无数弹劾薛怀义的奏折,起初念及旧情,还想留他一条生路,可薛怀义的野心与放肆,终究触碰到了她的底线。

称帝后的武则天,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仰仗男宠排解寂寞的太后,她是九五之尊,容不得任何人挑战她的权威,哪怕是枕边人。她暗中授意太平公主,密切监视薛怀义的一举一动,收集他谋逆、贪污的罪证。

这一日,薛怀义再次因小事大闹宫廷,甚至砸毁了武则天赏赐的珍宝。武则天终于下定决心,冷冷下令:“薛怀义骄纵跋扈,目无君上,勾结党羽,贪污受贿,罪该万死。着太平公主即刻处置,不留痕迹。”

太平公主早已等候多时,当晚便派人将薛怀义诱至瑶光殿,由事先埋伏好的武士将其斩杀。为了掩人耳目,武则天命人将薛怀义的尸体火化,骨灰撒入洛水,随后清查其党羽,一网打尽,朝堂之上再次震动,无人敢再轻视这位女皇帝的雷霆手段。

薛怀义死后,空旷的宫殿再次陷入沉寂。武则天处理完政务,独自坐在烛火之下,看着满殿的奢华,心中却生出一丝空落落的感觉。她虽厌恶薛怀义的骄纵,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的男子,曾在无数个深夜为她排解过帝王的孤独。

如今,身边骤然空出的位置,让那份深入骨髓的寂寞再次浮现。她已年近花甲,却依旧精力充沛,权力的巅峰之上,她想要的,是既能俯首帖耳、又能懂她心意的陪伴。

太平公主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深知母亲的心思。薛怀义刚被处置不久,她便入宫觐见,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母后,儿臣知晓您近日操劳,心中烦闷。恰好儿臣近日得知,中山张氏有一对兄弟,名为张易之、张昌宗,出身名门,容貌俊美无双。尤其是张昌宗,年方十七,面如莲花,精通音律歌舞,性情温顺,远非薛怀义可比,想来能为母后分忧。”

武则天闻言,原本平静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微光。她对“名门之后”四字颇为在意,薛怀义的卑微出身,始终是朝臣非议的把柄,而张氏兄弟的家世,恰好能堵住悠悠之口。更重要的是,“温顺”二字,正中她下怀——她需要的是听话的宠臣,而非嚣张的逆臣。

“哦?竟有如此人物?”武则天的声音带着几分试探,却难掩好奇,“何时能让他们来见朕?”

太平公主心中一喜,连忙回道:“母后若愿意见,儿臣明日便将他们带来。这兄弟二人不仅容貌出众,且心思玲珑,定能讨得母后欢心。”

武则天微微颔首,目光望向窗外的月色,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薛怀义的死,是旧时代的终结;而张氏兄弟的即将到来,将是一场新的欲望盛宴的开端。她知道,这一次,她会牢牢掌控一切,让宠臣成为权力的点缀,而非威胁。洛阳城的风,似乎又开始变得暧昧,一场更加奢靡、更加隐秘的风暴,正在宫中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