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的丧期刚过,洛阳城的空气里便弥漫开一股异样的躁动。春寒尚未褪尽,街头巷尾的茶肆酒坊里,却早已挤满了议论纷纷的百姓。
“你们听说了吗?昨夜明堂上空有祥云缭绕,形如凤凰展翅呢!”“何止啊!洛水那边捞出了一块瑞石,上面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是神明显灵了!”“我还听说,城西的尼姑庵里,有比丘尼梦见弥勒佛转世,说要降临人间,普照天下呢!”
这些流言如同长了翅膀,短短几日便传遍了洛阳的大街小巷,甚至扩散到周边州县。百姓们对此深信不疑,纷纷焚香祷告,期盼着“圣母神皇”的降临。可没人知道,这一切看似天意的祥瑞,全是武则天一手策划的精妙戏码。
早在李治病重之时,武则天便已开始布局。她暗中授意侄子武承嗣,召集能工巧匠,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上凿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再用特殊工艺做旧,使其看起来浑然天成,仿佛历经千年风霜。待到时机成熟,武承嗣便派心腹乔装成渔民,将瑞石悄悄投入洛水深处,随后再让早已安排好的僧人“恰巧”发现,连夜入宫上奏“神物现世”。
至于凤凰栖明堂的奇景,更是简单。武则天命宫中最顶尖的画师,绘制了数十幅凤凰盘旋于明堂之巅的图卷,再让心腹太监偷偷带出宫,分发给洛阳城的画坊,以低价售卖。百姓们争相购买,互相传阅,久而久之,“凤凰现世”的说法便深入人心。就连那弥勒佛转世的流言,也是她让亲信比丘尼故意散布,为自己称帝披上一层“神授天命”的宗教外衣。
她这么做,只因自己是女子,想要打破“男主外、女主内”的千年桎梏,登基称帝,必须师出有名。唯有将自己塑造成“天命所归”的圣人,才能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让这场颠覆传统的变革,显得名正言顺。
朝堂之上,这场“劝进”大戏更是演得如火如荼。武则天的亲信大臣们早已心领神会,纷纷上表,恳请她登基称帝。
年迈的许敬宗,虽已须发皆白,却依旧颤巍巍地牵头,联合百余名官员联名上书,奏折中言辞恳切:“太后圣德通天,孝感天地,平定内忧,安抚外患,功德远超三皇五帝。今祥瑞屡现,天意昭然,当承天命,登基称帝,以安四海,以福万民!”
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宗亲更是日日入宫,围在武则天身边软磨硬泡。武承嗣捧着那方洛水瑞石的拓片,躬身道:“姑母,此乃上天所赐,明明白白写着‘永昌帝业’,您若再推辞,便是违背天意了!”武三思则顺着话头,将武则天比作上古补天的女娲、执掌瑶池的西王母:“姑母您救万民于水火,挽社稷于将倾,女子称帝又如何?上古贤能,不分男女,您当为天下女子表率!”
面对百官的“盛情请求”,武则天却故作姿态,坐在珠帘之后,拿起帕子轻轻拭泪,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哀家本是李氏儿媳,一生所求,不过是辅佐子孙,守护大唐江山。称帝之事,太过惊世骇俗,哀家万万不敢当。诸位爱卿还是休要再提,免得落人口实。”
她的推辞,看似谦逊,实则是欲擒故纵。群臣早已摸清了她的心思,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愈发积极。有人甚至以“死谏”相逼,跪在宫门外,声称若武则天不答应登基,便当场自裁。一时间,宫门外跪满了请愿的大臣,哭声、喊声此起彼伏,引得百姓纷纷围观。
武则天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她看着宫外群臣“誓死劝谏”的场面,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保持着为难的神色。直到载初元年九月初九,这个被视为“九九归一、天地至尊”的吉时,她才终于“顺应天意民心”,同意登基。
登基大典的规模,远超历代帝王。洛阳则天门城楼被装点得金碧辉煌,朱红的宫墙之上,悬挂着五彩斑斓的旌旗,随风猎猎作响。城楼之下,禁军将士身着铠甲,手持戈矛,排列得整整齐齐,气势恢宏。来自各地的官员、使节,以及洛阳城的百姓,将则天门广场挤得水泄不通,人人都想亲眼见证这千古未有之盛事。
辰时三刻,鼓乐齐鸣,礼炮声响彻云霄。武则天身着十二章纹的帝王冕服,玄色的衣料上,用金线绣着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等十二种纹饰,象征着帝王的至高无上。头戴的珠翠冠冕,垂落的旒珠足足有十二串,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既遮挡了她的部分面容,又增添了几分威严。
她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下,一步步走上城楼中央的御座。曾经的柔媚早已被岁月和权力打磨成凛冽的霸气,她身姿挺拔,脊背笔直,如同昆仑山上的孤松,带着不容侵犯的威严。那双深邃的眼眸,缓缓扫过城下跪拜的百官与百姓,目光所及之处,无人敢与之对视,唯有俯首帖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的跪拜声震彻寰宇,黑压压的人影伏在阶下,如同臣服于真龙的蝼蚁。百姓们也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声音一波高过一波,经久不息。
武则天抬手,示意众人平身。她的声音经过特制的传声装置,洪亮而坚定,穿透了鼓乐声,传遍了整个广场:“自朕临朝以来,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只为大唐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今承天意,顺民心,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改元天授!”
她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众人,语气中带着睥睨天下的豪情:“朕自今日起,改名武曌——日月当空,光照万物!愿以朕之所能,庇佑大周子民,开创万世基业!”
“曌”字,是她自创的汉字,取“日月当空”之意,既彰显了她的野心,也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随着她的话音落下,礼炮再次齐鸣,彩绸漫天飞舞,洛水之上,百艘龙舟同时鸣笛,整个洛阳城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一个由女子建立的王朝,就此诞生。武则天,这位曾经的寒门才人、感业寺尼,终于站上了权力的顶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登基之后,武则天深知自己的帝位并不稳固。以女子之身称帝,前所未闻,必然会遭到李唐宗室、世家大族以及忠于李氏的大臣们的反对。想要坐稳这把龙椅,必须恩威并施,一边打压异己,一边拉拢人心。
她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设立铜匦。这铜匦分为四个格子,分别对应“延恩”“招谏”“伸冤”“通玄”,允许天下百姓随时上书,无论是歌颂功德、提出建议,还是告发贪官污吏、谋反之人,都可以投入铜匦之中。为了鼓励百姓告密,武则天还下旨,凡是告密之人,沿途州县必须提供食宿,待遇如同五品官员;若是告密属实,还能得到重赏;即便告密不实,也不会受到惩罚。
这一举措,瞬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告密之风。百姓们纷纷踊跃告密,有的人甚至为了获得赏赐,不惜捏造罪名,诬告他人。而武则天则借此机会,将那些反对她的人一一揪出。与此同时,她重用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让他们负责审讯这些被诬告的“罪犯”。
这些酷吏手段残忍,发明了种种令人闻风丧胆的酷刑,如“请君入瓮”“突地吼”“死猪愁”等。
“请君入瓮”便是周兴所创,相传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来俊臣便宴请周兴,假意请教如何让拒不认罪的犯人招供。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简单?用一个大瓮,四周架起炭火,将犯人放入瓮中,保管他什么都招。”来俊臣当即命人抬来大瓮,点燃炭火,对周兴说:“有人告发你谋反,陛下命我审讯你,请君入瓮吧!”周兴吓得当场认罪。
在这些酷吏的高压之下,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大臣们上朝之前,都要与家人诀别,生怕一去不返。而李唐宗室,自然成为了武则天重点清除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