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先生身负机关绝学,于防卫、预警乃至出奇制胜大有可为。”
“启明兄可与他深入切磋,或能将火器之利与机关之巧融会贯通,产生奇效。”司徒文补充道。
大计既定,众人心中稍安。
接下来的日子,“隐庄”这座沉寂的庄园迅速焕发生机。
伤者得到精心诊治。
幸存工匠及家眷也逐渐安顿下来,重拾希望。
庄内几处宽敞院落被改造为新的工坊。
布局更为合理,保密措施亦更加周密。
从扬州抢运出的核心设备被重新安装调试。
炉火再次燃起。
陈启明与顾青几乎形影不离,整日埋首于新设的“研造堂”。
凭借带来的关键资料与样品,线膛枪的研发进度大大加快。
顾青以其巧思优化了拉床结构,并设计了精妙的夹具。
显着提升了拉削的精度与一致性。
陈启明则专注于弹药适配。
反复试验后,一种略带锥度、底部有凹窝的“米尼弹”雏形被确定下来。
其在发射时能受火药燃气冲击膨胀,完美嵌入膛线。
极大提升了气密性与精度。
在陈启明倡议下,庄内成立了“技械社”。
由他与顾青主持,定期与核心工匠交流技艺,鼓励创新。
几名悟性颇高的年轻工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一些微小却实用的改进点子不断涌现。
工坊的整体技术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司徒文每日处理着从各方汇聚而来的情报。
吴大有在山东整顿军务,动作频频。
但其侦骑在江北的活动似乎有所收敛。
京城方面,关于孙传庭的消息依旧模糊。
但暂无性命之忧的讯息让人略感宽慰。
表面看来,“隐庄”似乎进入了一段难得的平稳发展期。
然而,陈启明心中那根弦始终未曾真正放松。
他深知,这平静只是表象,水下暗流汹涌,危机随时可能再现。
一日深夜,他独坐灯下。
研究司徒文送来的一些关于东瀛战国时期“铁炮”战术的零星记载。
试图从中汲取灵感。
忽然,系统界面自主亮起微光。
【检测到宿主技术研发进入关键阶段,外部压力持续存在。】
【符合隐藏条件:‘技术攻坚’激活…】
【发放辅助资源:‘精密量具制作指南(进阶)’x1。】
【提示:更高精度的测量,乃工艺升华之基石。】
一股信息流涌入脑海。
是关于比现有规尺更为精密的“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图与复杂齿轮传动结构的制作要点。
这对他进一步提升枪管和弹头的加工精度至关重要。
正是雪中送炭。
他立刻找来顾青,两人秉烛夜谈。
翌日便着手尝试制作。
工具的革新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的精进。
线膛枪关键零件的加工精度再上一个台阶。
互换性的雏形愈发清晰。
时光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一月有余。
就在陈启明逐渐沉浸于技术突破的喜悦时。
司徒文带来的一个新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启明兄,京师线报,近日有御史上疏。”
“弹劾漕运总督督办不力,致使漕粮北运屡有延误。”
司徒文面色凝重地递过一张纸条。
“疏中隐约提及,扬州段运河‘匪患’未清,或有‘奸人’借漕船隐匿往来之嫌。”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此疏看似泛泛而谈。”
“但结合吴大有此前亦以‘清剿运河匪患’为名调动兵马,恐非空穴来风。”
“对方……或许正在编织一张更大的网。”
“意图从漕运这帝国命脉入手,切断我等与外界的联系。”
“甚至……借朝廷之力,清查江北,行那犁庭扫穴之事!”
陈启明放下手中的工具,心头猛地一沉。
漕运!若对方真能调动力量,以清查漕运为名,行搜捕之实。
那么“隐庄”这看似坚固的壁垒,其隐蔽性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不仅未息,反而愈发汹涌。
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