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隐庄密议(1 / 2)

乌篷船在弥漫的晨雾中悄然靠岸。

船底轻吻码头的声响几乎微不可闻。

陈启明踏上江北湿润的土地,深深吸了一口气。

混合着泥土与江水气息的凉意沁入肺腑,终于将紧绷了一整夜的神经稍稍放松。

回首望去,扬州城的方向隐没在雾霭之后,仿佛隔开了一个喧嚣而危险的世界。

仪真县虽与扬州府仅一江之隔,却显得格外宁静。

几辆等候多时的骡车悄无声息地驶近。

众人沉默地登车,车轮碾过沾满晨露的草叶,沿着曲折的乡间土路前行。

约莫半个时辰后,车辆驶入一片茂密的竹林。

竹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滤下斑驳的天光。

穿过竹林,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依山傍水的庄园呈现眼前,白墙黛瓦,规模不小,却透着一股与世隔绝的静谧。

门楣之上并无匾额,只悬着两盏素净的气死风灯笼。

“此间便是‘隐庄’。”沈管家迎上前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与宽慰。

“苏公已在庄内等候多时。”

庄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却少见人迹。

唯有池中锦鲤偶尔跃起的水声打破寂静。

先期抵达的工匠及其家眷已被妥善安置。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气味,显然伤者正在接受医治。

陈启明等人被引至一处临水的精舍。

苏慕贤与司徒文早已在内等候。

见到众人衣衫褴褛、多有带伤,二人立刻起身。

“启明兄,一路辛苦!”苏慕贤上前紧紧握住陈启明的手。

“此番惊险,实乃老夫思虑不周之过!”语气诚挚而沉重。

“苏公何出此言。”陈启明声音沙哑。

“若非苏公深谋远虑,预设这金蝉脱壳之计,我等早已陷于绝境。”

“只是……连累了几位弟兄,心中实在难安。”提及伤亡,他神色黯然。

司徒文轻叹一声,劝慰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他们的家小,组织定会善加抚恤。”

“当务之急,是尽快安顿,商议后续行止。”

众人落座,侍者奉上热茶。

苏慕贤不再赘言,直接切入正题。

“此‘隐庄’乃组织经营多年的根基之地,位置隐秘,外人绝难寻获。”

“庄内一应设施俱全,已按工坊所需略作调整,库中物料亦已备齐。”

“启明兄可安心在此重整旗鼓。”

陈启明感激地点头。

随即简要叙述了撤离途中遭遇拦截的情况。

尤其强调了敌军中混杂山东军镇士卒与闽地死士的诡异情况。

苏慕贤与司徒文听罢,神色愈发凝重。

司徒文沉吟道:“吴大有动作如此迅猛狠辣,且能驱策边军死士跨境行事。”

“其背后恐非仅有郑芝龙之力,必有京中更高位者暗中推动。”

“其势不容小觑。”

“诚然。”苏慕贤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池塘。

“看来对方是铁了心要斩草除根。”

“扬州之事,恐非终点。”

“这江北之地,也未必能长久安宁。”精舍内的气氛一时有些压抑。

“然亦非全然是坏消息。”司徒文话锋一转。

取出一封密信:“海上传来消息,郑芝龙部与荷兰人在澎湖附近冲突加剧。”

“其精力被牵制,短期内应无法全力配合吴大有对我等穷追猛打。”

这总算是一线喘息之机。

陈启明心下稍定,问道:“苏公,司徒先生,不知接下来有何打算?”

苏慕贤将目光转向陈启明:“启明兄,经此生死劫难,你有何高见?”

陈启明略作沉思,缓缓道:“敌强我弱,势若累卵,正面抗衡无异以卵击石。”

“然,一味隐匿退让,亦非长久之计。”

“所幸线膛枪之关键技术资料与核心工匠得以保全,此乃不幸中之大幸。”

“当务之急,是借此僻静之地,争分夺秒,将新技术彻底完善并设法量产。”

“唯有掌握足以自保乃至反制之利器,方有在这乱局中立足之根本。”

他顿了顿,继续道:“此外,我方在暗,敌在明。”

“或可效仿其法,广布眼线,尤重其内部。”

“若能寻得裂隙,知己知彼,或可于关键时刻觅得一线生机,扭转乾坤。”

“善哉!”苏慕贤抚掌称赞。

“启明兄所言,深得韬略之要!”

“技术为硬骨,情报为明眸,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他站起身,语气决然:“此庄便是我等日后根基。”

“启明兄可在此潜心钻研,所需一切,老夫必倾力支持。”

“情报网络,司徒先生会全力配合,务使江北、山东乃至京畿动向,皆在我等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