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破庙的晨雾像碗没搅开的豆浆,白乎乎的裹着断墙残垣。炎耀蹬着三轮车刚到庙门口,就听见“哐当”一声——胡东东背着的急救包掉在地上,创可贴撒了一地,滚得像群白胖的小虫子。
“淡定!”胡东东捡起创可贴往包里塞,手却在抖,“咱是来赴约的,不是来拆庙的……”话音未落,庙门“吱呀”一声自己开了,门轴磨出的“嘎吱”声,像谁在啃块没煮烂的排骨。
庙里的老槐树下,站着个白胡子老头,蓝布褂子洗得发白,袖口还补着块补丁,倒跟王铁柱描述的“二爷爷”有七分像。他手里拎着个黑陶坛子,看见炎耀他们,突然把坛子往地上一墩,发出“咚”的闷响,像敲了下老灶台的铜锅。
“来啦?”老头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听说老灶台的小子们手艺不赖,今儿咱考三道题,过了关,这‘灶王府’的牌子就真归你们。”
一、第一道“难题”:给菩萨做“素斋”
老头指着供桌上落满灰的菩萨像:“第一题,用庙里能找到的食材,给菩萨做道素斋,得让‘她’闻着香,看着喜。”
胡东东翻遍庙角的杂草堆,只找到半袋发霉的小米、几颗干硬的红枣,还有墙角冒出来的几丛野荠菜。“这哪是做菜,这是荒野求生!”他举着颗皱巴巴的红枣,活像举着颗炸弹。
炎耀却蹲在荠菜旁笑了:“这是‘地菜’,开春吃最鲜,拌小米蒸窝头,再用红枣泥抹面,不就是道‘福满乾坤’?”他让小宇摘荠菜,自己往小米里掺了点自带的面粉——“老规矩,加点面更筋道”。
炎昭在供桌缝里找到个破瓦罐,洗干净了当蒸笼,又把野荠菜切碎,拌上点盐揉出水分,塞进小米面团里。“菩萨吃素,得少油少盐,”他边包边说,“但咱得让面香盖过霉味,不然菩萨该皱眉了。”
最绝的是胡东东,他把干红枣泡在酸梅汤里(幸好小宇带了半罐),煮软后捣成泥,往窝头顶上一抹,再用枣核拼了个歪歪扭扭的“佛”字。“看!这叫‘佛光普照’!”他举着窝头献宝,结果手一抖,枣核“啪”地掉在菩萨像前,像给菩萨磕了个响头,逗得大家直憋笑。
窝头蒸好时,破瓦罐冒出的热气裹着荠菜香,竟把庙里的霉味压下去了。老头凑过来闻了闻,白胡子抖了抖:“还行,菩萨没打喷嚏,算过。”
二、第二道“怪题”:用坛子煮“回忆汤”
老头抱起地上的黑陶坛,往桌上一放:“这坛子里是三十年的老卤汁,当年‘灶王阁’的镇店之宝,可惜没来得及传下去。第二题,用它煮道汤,得喝出‘老味道’。”
坛子刚打开,一股浓郁的酱香就漫了出来,混着点陈酒的醇,像把老故事全倒在了空气里。炎耀舀了勺卤汁尝了尝,眉头一挑:“里面有八角、桂皮、香叶……还有点黄酒的甜,是老灶台卤汤的‘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