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会试启幕(1 / 2)

二月二十,会试启幕。

天际泛白,墨云低垂,身着青衫的举子们已如候鸟般聚于贡院之外,手中紧攥着文房四宝,蜿蜒的队伍似一条墨色的长蛇,无声地诉说着他们的期待与紧张。

有的举子神色紧绷,反复整理着褶皱的衣角,像是要抚平内心的不安;有的则神态自若,与身旁的同伴低声探讨着经义策论,言语间透着胸有成竹的从容。

一声悠长的锣鸣划破寂静,贡院朱门缓缓开启,厚重的吱呀声仿佛历史的低语。差役们手持水火棍,面色冷峻,如临大敌般维持着秩序。

举子们在催促声中,依次上前接受严苛搜检。差役们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从衣物夹层到考篮缝隙,甚至连鞋底、帽檐都仔细探查,生怕遗漏任何作弊的蛛丝马迹。

通过搜检的举子们沿着青石甬道鱼贯而入。考场内,一间间号舍整齐排列,狭小逼仄得仅能容下一人一桌一凳。每间号舍前都挂着木牌,标注着醒目的号数。

举子们依号牌找到各自的“小天地”,怀谨也在其中。他小心翼翼地安置好笔墨纸砚,又从考篮中取出干粮与水壶,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搭建自己的梦想堡垒。

此时,又一声锣响,主考官何太傅身着紫袍,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迈着庄重的步伐步入考场。

他登上高台,清了清嗓子,声如洪钟般宣读考场规矩:“此次会试,乃朝廷选拔栋梁之盛事,尔等务必严守规矩,不得有丝毫懈怠!考场内,严禁交头接耳、左顾右盼,违者严惩不贷;不得夹带、抄袭,一经发现,即刻革除功名,永不录用;答题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时辰一到,立即交卷,不得拖延!”

何太傅的话语字字铿锵,如重锤般敲击在每个举子心头。

话音刚落,差役们便开始分发试卷。举子们双手恭敬接过,展开试卷,几道关乎治国理政、民生社稷的策论题赫然在目。

怀谨快速浏览一遍,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绪,磨墨提笔,奋笔疾书。一时间,考场内只回荡着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偶有压抑的咳嗽声打破这份寂静。差役们来回巡视,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

时光在笔尖流淌,天色渐明,阳光透过号舍狭小的天窗,洒下斑驳光影。

有的举子已然答完试卷,托腮凝神,细细检查;有的则眉头紧锁,咬着笔头,在思绪的迷宫中苦苦探寻。

此次会试,共设三场,每场历时三日。

当最后一声锣响响起,举子们纷纷搁笔,将试卷整理整齐放在桌上。差役们依次收齐试卷,待卷子收毕,举子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走出号舍,迈出贡院大门。

怀谨脚步虚浮,满心皆是忐忑与期待。忽见贡院前等候的芳宁等人,连日的疲惫瞬间消散无踪。

“大哥,快歇息一会喝口水。”怀清赶忙递上灵泉水。

怀谨接过一饮而尽,只觉一股清凉沁入心脾,仿佛重获新生。

“马祺玉他们人呢?”

“还未瞧见,你是第一个出来的。”怀清解释道。

果不其然,片刻后,马祺玉等四人相互搀扶着出现在贡院门口,孔老等人急忙上前帮忙。

怀清一一递上水,四人如饮甘露,稍作休整后,众人便一同返回永宁坊。

回到家中,五人先是沐浴更衣,洗去满身疲惫与尘埃,而后饱餐一顿,倒头便睡,仿佛要将这几日的困倦尽数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