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绿卡与“保护”(1 / 2)

上次收到周炽兴奋地分享项目进展的邮件,还是半个月前。

姐姐的来信依然充满生活气息,絮絮叨叨说着家长里短,字里行间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最近天气转凉,记得添衣。你一个人在异国他乡,万事小心...”

苏想把信纸按在胸口,感受到远隔重洋的牵挂。

她走到窗边,望着波士顿的夜空。

时差让她和故乡黑白颠倒,此刻的北京应该是阳光明媚的午后,陈知行大概在伏案工作,周炽可能在实验室手舞足蹈地讲解新发现,李泽川...

“一定要做出成绩来。”

她轻声对自己说。

第二天,她顶着更深的黑眼圈出现在实验室,却带来一个惊人消息:

她要挑战实验室十年未解的一道难题——高温合金叶片的热障涂层寿命预测。

“你疯了?”

项目组副组长,一个严谨的德国博士后劝她,“这个课题难倒过三个资深团队!”

“正因为它难,才值得做。”

苏想眼神坚定。

她带着团队开始了新一轮攻关。

白天实验,晚上分析数据,深夜还要阅读文献。

黑眼圈越来越重,但她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

一周后的项目汇报会上,她展示了初步成果:

通过改进相场模型,他们成功预测出一种新型热障涂层的失效机制。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突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

费尔斯通教授拄着手杖走进来——他通常只参加最高级别的会议。

“继续,”

教授在最前排坐下,“让我听听你的思路。”

苏想稳住心神,继续讲解。

当她展示那个巧妙的数学模型时,费尔斯通教授突然举手打断:

“这个转换...很特别。你是怎么想到的?”

整个会议室的人都屏住呼吸。

大家都知道,费尔斯通教授从不轻易提问,一旦发问,必定直指要害。

苏想深吸一口气,在白板上写下几行公式:

“这是我从一个中国古算法中获得的灵感,结合了现代有限元理论...”

她娓娓道来,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学完美结合。

费尔斯通教授听着听着,脸上渐渐露出欣赏的神色

汇报结束,教授第一个鼓掌:

“精彩!东方的智慧,果然不同凡响。”

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苏想在实验室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

苏想在“普罗米修斯”的成就,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不断扩散。

她主导的“凤凰”项目,不仅在内部成为标杆,其一系列发表在《科学》、《自然》、《物理评论快报》等顶刊上的成果,更是震动了整个美国材料科学界和相关的工业领域。

她成为了“普罗米修斯”实验室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研究员;

第一个在入职半年内就获得费尔斯通教授“前沿科学探索基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