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绿卡与“保护”(2 / 2)

也是第一个让实验室管理层主动为其团队申请“国家科学基金会特别通道”经费的外籍学者。

她的名字,苏想,与“颠覆性模型”、“跨尺度计算”、“材料基因”等前沿词汇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了许多美国年轻科研人员崇拜的偶像。

实验室内部甚至悄然出现了她的“学术粉丝团”,那些佩服她才华的年轻博士和博士后们,会自发收集她公开的报告ppt,讨论她的最新论文。

巨大的成就,带来了巨大的关注,也带来了巨大的“诚意”。

一天,沃尔特·肖亲自来到了她的办公室,脸上带着罕见的、近乎和煦的笑容。

他将一个印有美国国徽的官方信封放在苏想的桌上。

“苏博士,这是移民局特批的杰出人才(Eb-1A)绿卡预批准函。”

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鉴于你对美国国家利益和科学技术进步可能做出的卓越贡献,所有流程都已进入最快通道。

只要你签署这份永久雇佣合同,并提交相关表格,这张绿卡,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自由与机会,就属于你了。”

绿色的卡片,象征着在这个国度永久居留和工作的权利,是无数漂泊者梦寐以求的终点。

它此刻就静静地躺在那里,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苏想看着那封信,心中却没有丝毫波澜。

她知道,这既是认可,也是更高级别的笼络和测试。

她微笑着,将信封推回给肖,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

“肖先生,非常感谢实验室和美国政府对我的认可。

但这实在太突然了,我需要时间考虑我的长远规划。

目前,【凤凰】项目的进展才是我最关心的。”

肖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恢复如常:

“当然,这是你的权利。

不过,希望你不要考虑太久,这样的机会,很多人等待一生!”

肖离开后,办公室恢复了安静。

苏想走到窗边,望着外面陌生的街道。

荣誉、地位、绿卡……她在美国获得了一切曾经不敢想象的东西,但内心却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虚。

与祖国的联络,除了姐姐那些经过“润色”的家书,几乎完全中断。

她试图通过李泽川留下的非紧急渠道发送加密邮件,石沉大海;

尝试拨打记忆中北斗团队可能使用的某个号码,只有忙音。

她仿佛被困在了一座华丽的孤岛上。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将那些无法直接传递的关键思路、算法雏形、甚至是走过的弯路和教训,

用最高标准的学术语言,精心包装进一篇篇投向顶刊的论文里。

她知道,国内一定有人在密切关注着她的每一篇发表。

那些复杂的公式、巧妙的模型架构、以及对未来方向的展望,

就是她跨越重洋,所能送出的最珍贵的“导航信号”和“希望之火”。

就在苏想沉浸于用论文传递信息的孤独战略时,她收到了艾利克斯转发来的一封邮件,发自一个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

邮件邀请她作为主旨演讲人,参加明年在瑞士举行的“国际材料学未来峰会”。

而邮件抄送名单里,一个熟悉的中文拼音名字赫然在列—— Zhixg!

陈知行也会去!

这是巧合,还是……一个期待已久的信号?

苏想握着打印出来的邮件,指尖微微发烫,沉寂已久的心湖,终于泛起了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