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忽然想起,似乎听人隐约提起过,陈知行的母亲,就在某个重要的国家级项目组担任领导职务,好像……也姓沈?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并未深想,抱着材料继续向前走去。
中期评审会终于到来。
会场气氛严肃,评审席上坐满了来自各部委、研究院的专家,方启明果然位列其中,他看向【北斗团队】的目光,带着审视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挑战。
陈知行作为主汇报人,站在了演讲席上。
他依旧是那副冷静自持的模样,但当他开始阐述那个全新的“基于暂态混沌理论的外部冲击响应模型”时,整个人仿佛在发光。
清晰的逻辑、严谨的数学推导、以及对比旧模型和新模型在面对历史经济危机数据时表现出的显着差异,让在场许多专家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
尤其是当他展示模型成功“预测”出几次着名经济事件前系统出现的“脆弱性概率云图”时,会场响起了一片低低的惊叹声。
这无疑是陈知行个人的高光时刻,也是“北斗”团队实力的最佳证明。
方启明在提问环节,试图从生物复杂系统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质疑,但都被陈知行用更普适的复杂系统理论一一化解,滴水不漏。
评审会结束,虽然最终结果尚需时日,但团队每个人都清楚,他们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走出会场,冬日的阳光有些刺眼。
陈知行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苏想,正好她也抬头看他,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无数个共同奋战的夜晚,那份默契与懂得,已悄然沉淀在彼此心底。
863计划中期评审的出色表现,为“北斗”团队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连之前一些持观望态度的校内领导,也对他们刮目相看。
就在团队稍事休整,准备向项目下一阶段迈进时,一个经由学校官方渠道下达的任务,落在了他们头上。
任务来源是港商顾延舟旗下的“寰宇科技”。
他在深圳投资的一家大型电子厂,引进了一条昂贵的自动化生产线,用于生产精密的集成电路板。
然而,这套来自日本的系统,其核心控制算法似乎存在某种隐蔽的缺陷。
在生产某些特定复杂图案的电路板时,良品率会莫名其妙地急剧下降,日方工程师几次调试都未能根本解决,严重影响了订单交付。
顾延舟通过其在京的人脉,将这个问题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攻关需求”,正式提交给了北大科研处。
科研处考虑到“北斗”团队在复杂系统建模和算法诊断方面的专长,便将这个任务指派了下来。
“帮港商修机器?”
周炽第一个表示不解,“咱们的863项目还不够忙吗?”
陈知行翻阅着科研处转来的、有限的技术问题描述,眉头微蹙:
“问题描述很模糊,只说特定图案良品率低,缺乏具体的过程数据和算法逻辑。难度不小。”
苏想看着资料,想起顾延舟那次失败的“浪漫晚餐”,心情有些复杂,但很快投入到技术问题本身:
“如果能拿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传感器数据和控制系统日志,或许能通过我们的模型反向诊断出问题所在。”
李泽川最后晃悠进来,听明白原委后,嘴角勾起一抹极具嘲讽的弧度:
“哟,咱们的顾大老板这是唱哪出?钻石项链和玫瑰花不好使,改走【科教兴国】路线了?
还是他那条宝贝生产线终于把他那套【资本万能论】给卡壳了,不得不低头来找我们这些书呆子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