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 > 第222章 水师倒戈,桂州告急

第222章 水师倒戈,桂州告急(1 / 2)

李昭的指尖还留着信笺的触感——邓存忠的字迹他前世在《南汉书》里见过,笔锋带钩,像极了邕江的回水湾。

此刻信上刘岩压制四字洇着水痕,不知是泪水还是江水。

去请孟司马。他对门口的亲兵说,目光仍锁在封泥上那道水波纹印——这是邓家水军的私记,前世他在广州博物馆见过拓本。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三更天了,邕州城的余烬还在冒烟,像撒了把火星子在墨色里。

孟知祥掀帘进来时,铠甲下摆还沾着东市粮仓的焦灰。

他接过信扫了两眼,拇指蹭过封泥:水纹印是邓家船坞特有的,用闽地的松烟墨混鱼胶铸的,仿不了。他抬眼,烛火在镜片上跳了跳,但得问清三个事:邓存忠的长子在广州当质子,刘岩上月刚赐了他锦袍;桂州水寨的暗桩位置,他能说出几个?

还有......他压低声音,去年中秋,邓家老夫人过寿,他在船头唱的那首《望海潮》,词是谁填的?

李昭听懂了——这是要验证使者是否真见过邓存忠的私密。

他敲了敲桌案:请使者进来。

门帘掀起的刹那,穿青布短打的汉子踉跄了下。

他腰间别着个鱼形铜哨,那是邕江渔户的标记,可袖口翻折处露出的锦缎滚边,又不像寻常渔夫。

李昭注意到他喉结动了动,目光在炭炉上停了半秒——冷惯了的人才会急着找暖源,这说明他在城外等了许久。

邓将军让小人带话。汉子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打开是半块桂花糕,老夫人爱吃苏州孙记的,上个月邓将军托商队带了两盒,这是最后半块。他又指了指鱼哨,将军说,若您问暗桩,就说北港第三棵红棉树下埋着三桶桐油,是给火船备的。说到《望海潮》时,他突然用广南口音哼了两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尾音拐了个弯,正是邓存忠家乡润州的调子。

孟知祥冲李昭点头。

李昭端起茶盏,茶烟模糊了眉眼:你家将军要什么?

他说,只要主公取了桂州,把水军旗号换成字。汉子突然跪下来,额头抵着青砖,小人是邓家船帮的,刘岩去年征粮,把我十岁的儿子充了军。

将军说,跟着您,孩子能活着回来。

李昭放下茶盏,杯底与木案碰出清响。

前世他翻《十国春秋》时,邓存忠的结局是卒于乾化三年,死因不详,如今看来,怕是没等到刘岩倒台。

他望向窗外,邕州城的火光已弱成几点星子,桂州方向的天空黑得像块浸了墨的布。

去传李继勋。他对亲兵说,又转向孟知祥,你带两个户曹,连夜查桂州粮道——邓存忠要献水军,总得知道他的船能装多少粮,炮能打多远。

李继勋进来时,铠甲还带着血腥味。

他单膝跪地,马刀上的血珠滴在青砖上,洇开个暗红的花:主公。

带三千飞骑,今夜渡邕江。李昭抽出腰间的玉牌,伪装成南汉巡逻队,混进湘江渡口。

记住,要在子时前切断桂州与贺州的联系——刘岩的援军若从湖南来,必经那里。他顿了顿,若遇抵抗,杀一半,放一半。

活口要让他们回广州报信,说邕州城破是天灾。

李继勋捏紧玉牌,指节发白:末将明白。他起身时,铠甲擦过门框,发出刺耳的刮擦声。

子时三刻,湘江渡口的灯火突然暗了一瞬。

李继勋的飞骑裹在夜色里,马嘴套着麻布袋,马蹄包着棉布。

他本人扮作南汉百夫长,腰间挂着刘岩赐的腰牌——这是从刘弘操亲兵身上扒来的,还带着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