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窑匠的“战书”(2 / 2)

“这炉子,我修了!我这身老骨头,就撂在这儿,不把它点着,火不旺起来,老子不走了!”

一场尖锐的挑战,最终以一次完美的合作而告终,林旬不仅收获了一位顶级的窑炉大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场“对决”,他让李国华这些学院派,和孟山这样的实践派,真正看到了彼此的价值,为未来团队的融合,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炉子的设计,在孟山的加入后,被优化到了极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然而,就在指挥部里气氛最热烈的时候,苏晚晴却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她拿着一张刚从传真机里吐出来、还带着温热的纸,脸色凝重地走进指挥部。

“林旬,出问题了。”

她将传真拍在桌上,那清脆的一声响,让所有人的心都跟着一跳。

“我们通过外贸公司订购的芳纶纤维核心原料——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酰氯,被卡住了,德国的巴斯夫公司,突然单方面将价格提高了四倍,而且要求我们必须提交最终用途的详细说明,并接受他们的‘终端用户审查’。”

苏晚晴的声音很冷,像十二月的冰:“他们的理由是——‘怀疑可能用于军事目的’。”

指挥部里刚刚升起的兴奋气氛,瞬间被一盆冰水浇得干干净净。

李国华教授一把抢过传真,看着上面冷冰冰的德文和刺目的价格,手都抖了:“这……这是典型的技术封锁和商业绞杀!他们闻到味道了!”

“他妈的!”孟山听不懂那些化学名词,但他听懂了,“又是洋鬼子搞鬼?”

“新长城”计划,还没等砌上第一块砖,就被人从万里之外,死死地卡住了脖子。

绝望和愤怒在小小的指挥部里蔓延。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林旬忽然开口,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陈浩。”

“在,林工。”陈浩下意识地站直了。

“我们滨海市南郊,那几家最大的染料厂,每年产生的工业废料,主要是些什么?”

陈浩一愣,虽然不明白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但他还是迅速翻开随身的记录本,这是他跟着林旬后养成的习惯,记录一切可能用得上的数据。

“主要是苯胺类的废渣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毒性很高,处理成本巨大,大部分都是直接堆填,污染很严重。”

林旬点了点头,又看向李国华教授:“李教授,我们旁边的滨海焦化厂,规模不小吧?他们产量最大的副产品是什么?”

李国华也懵了,但还是凭借专业知识回答:“是煤焦油。每年产出几十万吨,除了少量能提炼出沥青,大部分也是当做低价值燃料烧掉,或者干脆就是废料。”

林旬听完,走到那副巨大的盐田新基地规划图前。

他的手指,在图纸的预留区域,重重画了一个圈。

“各位,我们好像一直都想错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从德国人手里买精炼好的米?我们脚下,明明就有满地的稻谷,虽然混着沙子和泥土。”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困惑又期待的脸。

“苯胺废料,经过多级精馏和催化重整,可以提纯出高纯度苯胺。煤焦油,是全世界最丰富的芳香烃化合物宝库,我们需要的对二甲苯,就在里面!”

“对苯二胺,可以由苯胺制取。对苯二甲酰氯,可以由对二甲苯氧化而来。”

“德国人以为他们卡住了我们的脖子,实际上,他们只是给我们提了个醒。”

林旬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新长城’计划的起点,不在德国的仓库,就在我们滨海市南郊的垃圾堆里!”

“他们不卖给我们,我们就自己造!从垃圾里造!”

整个指挥部,死一般的寂静。

李国华教授的嘴唇哆嗦着,他被林旬这个疯狂到极致的想法彻底镇住了:“林工……这……这不是实验室级别的合成,这是要建一整套精细化工生产线啊!这比造炉子,要难上十倍不止!”

“我知道”林旬的眼神平静却坚定。

“所以,这才叫‘新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