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画师惊劫 > 第195章 曹娥江潮送孤忠

第195章 曹娥江潮送孤忠(1 / 2)

禹陵松涛的回响,如同洪钟大吕,在江疏影心中震荡不息。晏几道那番关于“文明根脉”与“新的活水”的论述,为她推开了一扇从未设想过的门。门后,不是绝望的深渊,而是一条更为漫长、却也承载着更沉重希望的荆棘之路。

不再犹豫,不再彷徨。目标已然明确——南下!带着“北溟”的火种,带着父亲与陆沉舟的沉冤昭雪的希望,带着记录这亡国血泪、延续文明薪火的使命,前往那残宋势力尚在挣扎的闽广之地。

兰渚山谷地虽好,却非久留之所。蒙古兵锋南下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绍兴府城已是风声鹤唳,这座文化圣地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晏几道的安排下,他们很快便行动起来。晏几道似乎早已为此做好了准备,他动用了“归舟”隐秘的渠道,弄来了南下的路线图、必要的盘缠和伪装的身份文牒——他们将以北上投亲避祸的商人眷属身份南下。

“记住,从现在起,你们不再是‘执砚者’,也不是‘北溟’的首领。”临行前,晏几道将文牒交给江疏影,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告诫,“活下去,将东西送到,比无谓的牺牲更重要。愤怒与悲伤,要藏在心里,而不是写在脸上。”

江疏影郑重接过,点了点头。她看了一眼手中的“北溟潜渊”玉印,小心地将其贴身藏好。这枚印章,代表的已不仅仅是权力,更是责任。

阿阮也换上了一身寻常民女的粗布衣衫,将短刀巧妙隐藏。她虽沉默,但眼神坚定,显然已完全接受了新的使命。

他们没有选择相对好走、但也更加危险的浙东官道,而是计划沿着曹娥江南下,进入浙南山区,再辗转前往福建。这条路线更为崎岖难行,但也能更好地避开蒙古骑兵的主力。

出发这日,天色阴沉。三人离开了兰渚山,向西南而行,前往曹娥江畔的一个小渡口。沿途所见,依旧是逃难的人流,只是方向与他们相反,更添几分乱世的仓皇。

曹娥江,因东汉孝女曹娥投江寻父而得名,江水湍急,两岸山势陡峭。此刻的江面上,失去了往日的渔歌唱晚,只有一些和他们一样、试图南逃避祸的船只,行色匆匆。

晏几道找到的是一条不大的乌篷船,船公是个沉默寡言的老者,似乎与晏几道相熟,并不多问,只是默默地将他们让上船。

船只离岸,驶入江心。江水浑黄湍急,打着旋儿向下游奔涌。两岸青山如黛,却蒙着一层乱世的愁云。江风很大,吹得乌篷猎猎作响,也带来了远方隐约的、如同闷雷般的声响——那是战鼓?还是炮声?无人知晓。

江疏影站在船头,望着身后渐渐远去的绍兴方向。那里,埋葬着她的童年记忆,埋葬着父亲的清名,也埋葬着一个时代的文采风流。此去经年,不知何时能归,或许……永无归期。

阿阮坐在船舱口,警惕地观察着四周。晏几道则与老船公坐在船尾,低声交谈着什么。

船只顺流而下,速度很快。约莫过了半日,前方江面变得开阔,水流也稍稍平缓了一些。然而,空气中的紧张感却陡然加剧。

只见前方的江面上,赫然出现了蒙古水师的巡逻战船!虽然不如钱塘江口的艨艟巨舰,但对于他们这条小乌篷船来说,已是庞然大物。战船上旗帜招展,甲板上士兵的身影清晰可见。

“低头!进舱!”老船公低喝一声,猛地扳动船舵,试图借助江心一处浅滩的阴影规避。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若是被盘查,他们的伪装未必能瞒过精明的蒙古军官。

幸运的是,那几艘蒙古战船似乎有更重要的任务,并未在意他们这条不起眼的小船,只是远远地监视着江面,向着上游绍兴方向驶去。

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