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画师惊劫 > 第90章 燕京九门谍影重

第90章 燕京九门谍影重(1 / 2)

赵州桥月下的一局棋,如同在江疏影心湖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久久不散。那神秘老者的话语——“辨明敌友”、“借力”、“执砚破局”,以及那暗合天下大势的棋局,让她对北上的行动有了更深层的思考。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执行任务的谍者,更是一个需要洞察全局、落子布局的“执砚人”。

在安济客栈又秘密休整了一日,从石掌柜那里得到了一些干粮、盘缠和一份新的路引身份——一名前往大都投亲的年轻寡妇。石掌柜暗示,真定府那边的风波尚未平息,使团损失不小,张文谦生死不明,巴特尔千户重伤,蒙古方面正在严查,陆路关卡盘查极严。

“走水路吧。”石掌柜建议,“沿着汶河北上,转入大清河,虽然绕些远,但相对安稳。到大清河终点,离大都也就不远了。路上若有麻烦,可去沿岸标注‘鱼跃’记号的船家或货栈求助。”他再次展示了飞雀营残存网络的力量。

江疏影依计而行。她改换了装束,用布巾包住头发,穿着素净的棉布衣裙,遮掩了过于出众的容貌,扮作寻常妇人模样。在石掌柜的安排下,她登上一艘运载瓷器和杂货的乌篷船,开始了北上水路之旅。

船行缓慢,但避免了陆路上的层层盘查。她大部分时间待在狭小的船舱里,整理、记忆飞雀营的旧卷宗,反复推敲赵州桥老者的话语和那局棋。她将已知的各方势力——蒙古汗庭、真金太子为首的汉法派、奥都剌合蛮为首的色目理财派、史天泽等汉军世侯、拂林院、可能北上的贺平,以及北溟、山河盟、太行忠义社等抵抗力量——在脑海中一一标注,试图理清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利益纠葛。

水路迢迢,寒风凛冽。船窗外是北方冬季萧索的河岸景象,偶尔能看到蒙古骑兵小队沿着河岸奔驰而过,扬起阵阵尘土。每一次,江疏影都会心弦紧绷,直到对方远去才稍稍放松。

十数日后,船只转入大清河,河道渐宽,船只也明显增多。漕船、官船、商船、渔船,往来如织,显现出临近都城的繁华与忙碌。空气中开始弥漫一种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气息,那是权力、财富、以及无数欲望交织而成的特殊氛围。

终于,在一个阴沉的下午,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巍峨雄浑的轮廓。灰黑色的城墙绵延无尽,高耸的敌楼、角楼如同巨兽的犄角,刺破灰蒙蒙的天空。那便是蒙古帝国的统治中心,曾经的燕京,如今的大都。

越是靠近,越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庞大与压迫感。城墙高达数丈,墙体厚重,城头上旗帜招展,巡逻兵士的身影清晰可见。巨大的城门如同吞噬一切的黑洞,车马人流在城门口排成长龙,接受着严格的盘查。

江疏影所乘的货船在离城数里外的一处漕运码头靠岸。她谢过船家,踏上坚实的土地,随着人流走向那座庞然大物。

大都共有十一座城门。她选择从南城正中的“丽正门”入城。此门最为繁华,也最便于鱼龙混杂。城门口,穿着皮袄、手持长枪的蒙古士兵和穿着棉甲、负责具体查验的汉军士兵分立两侧,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入城者。几名书吏坐在桌后,仔细核验路引文书,不时大声喝问。

队伍缓慢前行。江疏影能听到前面传来的呵斥声、争辩声,甚至偶尔有鞭子抽打的声音。气氛紧张而压抑。她深吸一口气,将石掌柜准备的路引和那份“投亲”的哀戚神态准备好。

轮到她了。一个汉军士兵粗鲁地拿过她的路引,瞥了一眼,又上下打量着她:“叫什么?哪里人?进城做什么?”

“民女沈氏,真定人士,夫君年前病故,特来大都投奔姨母。”江疏影低着头,声音细弱,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哽咽,将路引上伪造的信息背出。

那士兵又盘问了几句姨母的住址、营生,江疏影皆按照路引上所载,对答如流,神色凄惶。士兵见她一个弱质女流,衣着朴素,不似作奸犯科之辈,便挥挥手,示意她过去。旁边一个蒙古兵卒则一直用审视的目光盯着她,直到她走出几步远,才移开视线。

踏入城门洞的一刹那,阴影笼罩下来,仿佛穿过了一道无形的界限。门洞内回声很大,脚步声、车轮声、马蹄声、人语声混杂在一起,嗡嗡作响。当她从门洞另一头走出时,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但也让她瞬间感到了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