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木匠与狐仙(2 / 2)

县太爷冷笑道:“休要瞒我!你若不肯相助,本官便以妖言惑众之罪拿你问审!”

杨三吓得魂不附体,回家后愁眉不展。妻子问明缘由,劝道:“狐仙曾再三叮嘱不可生邪念,官场之事非同小可,夫君切莫卷入。”

当夜又是十五,杨三备好香酒,狐仙如期而至。听闻此事后,狐仙捻须道:“这县官贪婪成性,你若助他,必损阴德。不过也不必硬抗,老朽有一计可两全其美。”

狐仙附耳低语一番,杨三将信将疑,却也别无他法。

次日,杨三去见县太爷,说道:“小的思得一法,可在观景楼顶安置一‘升官斗’,需大人亲自斋戒三日,而后于子时亲手将九枚铜钱置于斗中,必能助官运。”

县太爷大喜,依言而行。谁知三日后,县太爷刚置完铜钱,忽见楼顶金光一闪,九枚铜钱竟化作九只金雀,绕楼三圈后向西飞去。县太爷惊疑不定,派人追赶不及。

半月后,省城来了一纸调令,称县太爷治县有方,升任邻省知府。全县哗然,都说杨三的木艺果然通神。只有杨三心中明白,这是狐仙用了移花接木之法,将那贪官调离了本地。

县太爷离任前,却暗生歹念,心想:“杨三有此神通,若为他人所用,岂不可惜?”便命心腹夜袭杨家,欲将杨三掳走。

当夜,杨三正在熟睡,忽听院中狐鸣凄厉,忙起身查看,只见十余黑衣人与一只白狐在院中缠斗。那白狐身形矫健,口吐青烟,黑衣人触之即倒。不多时,歹人尽数倒地,白狐也化作老者模样,却是衣衫染血。

“老仙受伤了!”杨三急忙上前搀扶。

狐仙摆摆手:“无妨,皮肉之伤而已。只是这些人心术不正,留之必为后患。”说罢袖中飞出一道符咒,那些黑衣人竟如梦游般自行离去,次日全都忘了前夜之事。

经此一事,杨三对狐仙更加感激,潜心研习木艺,不久后成了鲁南一带最有名的木匠宗师。

这年冬至,狐仙忽对杨三道:“老朽修行圆满,不日将离此山云游四方。临行前有一事相托:西山乱坟岗有座古庙年久失修,内有邪祟作怪,你需在明年清明前将其修缮完毕,以镇一方安宁。”

杨三不舍,但知仙缘有定,只好含泪应下。

翌年开春,杨三召集弟子前往西山古庙。只见庙宇破败,阴风阵阵。弟子皆露惧色,杨三却胸有成竹,按照狐仙所授之法,重修正殿,另在梁上暗刻镇邪符咒。

上梁那日,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隐隐传来凄厉嚎叫。杨三不慌不忙,将特制的桃木楔子钉入主梁,顿时风停云散,阳光普照。

是夜,杨三梦见狐仙前来辞行:“此间事了,老朽心愿已了。你我有缘再见。”说罢化作白鹤冲天而去。

第二天,杨三在古庙后院发现一尊石狐雕像,与老者容貌颇有几分神似,便将其供奉于庙中。此后西山一带再无邪祟作怪,乡民都说杨木匠得了狐仙真传,能通鬼神。

杨三晚年将一身技艺传于弟子,临终前对子孙道:“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人以诚心待之,必得善报。我这一生,全仗当年一念之仁啊。”

至今,鸟鸣山一带还流传着木匠与狐仙的故事,当地木匠行当仍保留着供奉狐仙的习俗,据说每月十五月圆之夜,虔诚之人还能在山中见到一老一少两个身影对坐论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