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槐仙斗法(2 / 2)

赵守诚不卑不亢:“道长既自称天师后人,当通经文典籍。不如我们各出一联,对方若对不上,便算输。”

张道士冷哼道:“好!贫道先来——‘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此联暗含机锋,既指老子出关典故,又自报姓氏。

赵守诚略一思索,对道:“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是刘。”以汉高祖典故相对,工整非常。

张道士脸色一变,道:“该你了。”

赵守诚想起那日诗会场景,道:“雪落缸口,天赐一条玉带。”

张道士抓耳挠腮,半晌对不上来。恼羞成怒之下,竟拔出法剑,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阴风骤起,飞沙走石。

胡老妪见状,拐杖一顿,喝道:“道长是要武斗么?”话音未落,黄公已化作一道黄风卷向道士。白夫人袖中飞出白绫,如灵蛇般缠向法剑。柳先生则口吐青气,护住赵守诚母子。

张道士法剑一挥,雷声隐隐。胡老妪现出原形,乃是一只硕大的赤狐,口吐内丹,金光四射。双方斗得难分难解之际,赵守诚忽道:“道长且住!你可记得龙虎山第三十六代天师训诫?”

张道士一愣:“什么训诫?”

赵守诚道:“正一真人曾言:‘道法自然,非以力胜。仙家修行,亦属天道。无故相侵,非道人所为。’道长若真是天师后人,岂不知此训?”

张道士神色变幻,终于收剑道:“你怎知天师训诫?”

赵守诚笑道:“不才曾偶得《龙虎山志》残卷,略知一二。”

原来这张道士本是龙虎山火工道人,偷了法器私逃下山,并非真正的天师后人。见赵守诚道破来历,心下已虚了七分。

胡老妪变回人形,道:“道长若愿和解,我等愿让出东山一角,供道长结庐清修。山水有灵,何必独占?”

张道士沉吟良久,长叹一声:“罢了,是贫道执着了。”遂收了法剑,拱手而去。

事后,胡老妪赠赵守诚一支狐毫笔:“此笔乃老身尾毛所制,先生用来教书育人,必能桃李满天下。”

赵守诚归家后,用此笔写字作文,果然文思泉涌。后来在黑水县办起新式学堂,培养了许多人才。每逢腊月二十八,赵家总会备上香烛果品,祭谢槐树屯仙家。

而那张道士果然在东山结庐,与仙家相安无事。据说有人曾见他与胡老妪在山巅对弈,谈笑风生,真可谓一笑泯恩仇。

这真是:仙凡本无隔,一念可相通。莫道精怪恶,人心分正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