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凉州盐池难收(1 / 2)

就在波彦为铁产量殚精竭虑,亲赴铁矿厂寻求解决之道的同时,在遥远的凉州,另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白色战役也正在激烈进行。这场战役的核心,是盐。

凉州之地,盐池星罗棋布,是重要的盐产地。然而,自大汉国力衰弱、羌胡乱凉州以来,这些盐池多数被本地的豪强大族所占据,成为他们牟取暴利、蓄养私兵、甚至对抗官府的重要资本,比中原世家豪强还要彪悍。

明国虽已实际控制凉州大部,但想要从这些地头蛇口中夺回盐利,绝非易事。

政务府盐铁司主官张昭,以稳重干练着称,此刻却眉头紧锁。他与陈到、年少的诸葛亮,正在临时设于武威郡的盐务督办衙署内,听取着各地传来的令人沮丧的消息。

“报——张主官,前往居延盐池接收的刘从事及其随行五人,被当地窦氏家丁围攻,刘从事当场罹难,首级被悬挂于盐池哨楼之上!”

“报——张掖郡阎氏声称其盐池乃祖产,拒不交出,还纠集盐丁、佃户数千人,持械驱赶吾等派去的差役,打伤十余人!”

“报——酒泉郡多家豪强联合,放出话来,说盐池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若官府强夺,他们不惜引羌胡入寇,玉石俱焚!”

一份份染血的消息,让衙署内的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诸葛亮眼神中已无平日的从容,而是充满了冷冽的肃杀之气。

他看着堂下那几具覆盖着白布的同僚遗体,缓缓开口,声音清朗却带着寒意:

“主官,陈将军,看来吾等对凉州这些豪强,是过于仁慈了。怀柔之策,在此地行不通。他们视盐池为禁脔,视国法为无物,甚至敢杀害朝廷命官!若再不施以雷霆手段,非但盐池收回无望,吾明国在凉州的威信,亦将荡然无存!”

诸葛亮走到悬挂的凉州舆图前,指着上面标注的各个盐池位置:“如今开春已过,凉州各城驻军春耕已近尾声,地方秩序初步稳定。然各军主要精力仍在于防备羌胡异动与北地曹军,且要施行修养生息之策,难以抽调大军用于清剿内部豪强。亮有一议,”

诸葛亮转向张昭与新近从扬州赶来的稽盐将军陈到:“不如效仿沿海稽私之制,在雍凉之地,亦组建一支西部稽私军,专职负责稽查司、凉二州境内的盐、铁、茶等这些禁运之物的走私。”

“并负责清剿抗拒法令、占据国家盐铁之利的豪强私兵。如此,既可专事专办,避免牵扯边境驻军精力,亦能彻底杜绝铜铁等重要之物流入羌胡、曹操之手,变成戕害明国百姓的利器。”

“若羌胡、曹操需要盐、茶,只能通过朝堂设立的互市,用他们的牲畜、皮毛、药草等物来交换。如此,一则可收回盐利,二则可控制铜铁外流,三则还能通过互市增加政务府收入,可谓一举三得。”

张昭捻着胡须,仔细权衡。他深知凉州局势复杂,豪强与羌胡甚至境外势力往往勾结甚深。诸葛亮此计,确是老成谋国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