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把这些前来部族的青壮征召入军,让统帅府给好好练一下,分配到各军各营。”波彦转身,压低声音,“立了军功,给他们分牧场,这些人有了自己的地,到时就不愿听部族首领的了,可将他们慢慢分化。待凉州稳定,再与那几个大羌部族交涉。”
郭嘉眼中精光一闪:“妙啊!如此一来,不出三年,这些部族的根基就会被吾等慢慢瓦解。”
三日后,朝阳已经完全升起,金色的光芒洒满允吾城。城外开阔地上,早已摆开了数百张案几,美酒佳肴香气四溢。更令人震撼的是,场外整齐列阵的明军将士,甲胄鲜明,刀枪如林,在朝阳下闪耀着冷冽的寒光。
波彦设宴款待前来的羌人首领,顺便让他们看看明军的强悍,威慑他们。酒过三巡,一队骑兵在场上演示冲锋战术,马蹄声如雷鸣般震撼,变换阵型如行云流水,看得羌人首领们面色凝重,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训练有素的军队。
经过许久商议,这些羌人最终选择臣服于明国。波彦当即给他们封官,让他们管理自己领地,每年交税即可。更令人意外的是,波彦还承诺派遣汉人农官指导耕种,派医官为各部族诊治疾病。
面对波彦第一次征召,这些羌族首领纷纷响应,将族中青壮交给波彦,而且还不用他们筹备军粮,由波彦养着,更是高兴,有人帮自己养兵,那是再好不过了。他们心中盘算着,自己身为首领,到时这些族兵回来还不是得听自己的。
他们回到自己地盘后,连不成年的人也送到了波彦军营白吃米饭。一些部族甚至将十三四岁的少年也送了过来,指望在军中混口饭吃,减轻部族粮食耗损。
波彦得知这个消息,不禁笑了起来:“正合孤意!征召来的羌人越小,越可重塑。”他立即下令,将这些羌人少年单独编组,由系统的人带着,在军中训练,随时给他们洗脑,传授学识,灌输忠于明国的思想,再以功赐赏。今后这些人岂不以明国为先?
多日过后,已有二万多羌人入营,波彦将之分开,以百人为一队,还是让系统的人带着。每日清晨,这些羌人士兵不仅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还要学习汉语汉文,诵读明国律法。晚间则围坐篝火旁,听教官讲述明王的仁德与明国的强盛。
看着金城各城池也被平定,波彦起了回师长安的想法。这一日,他召集众将议事,指着舆图道:“大军远在西凉,路途遥远,粮食太难运来,再加上雪季马上到来,恐来年春天断粮。”
郭嘉点头附和:“关中初定,若明王久不在朝,恐生变故。且并州、冀州方向,探子来报袁绍正在调兵遣将,不可不防。”
波彦沉吟片刻,留下一黄巾老将领五千兵马驻守金城,他自领大军撤回长安。
返回途中,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好在雪势不大,不耽误行军。波彦下令加快脚步,早日赶回长安。长长的队伍在陇山古道上前行,旌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
这一日,大军在陈仓故道安营扎寨休息。大帐中,炭火噼啪作响,波彦与郭嘉相对而坐,面前摊开着巨大的舆图。
“奉孝,文和去了河西。今孤取了关中,大部凉州,已有一大养马之地,战马更是有了十余万匹,大军已不缺马匹。”波彦的手指在舆图上划过,“工匠营封存的骑兵三宝可示之于人了。”
郭嘉眼中闪过兴奋之色:“终于到了启用的时候了?马镫、马蹄铁、高桥马鞍...有了这三样神器,骑兵将如虎添翼!”
“正是。”波彦点头,“骑兵有了这三件东西,战力大大加强,与别人对战胜算更高。在平原,骑兵更为有优势,孤打算先北上河北,取冀州,灭了袁绍,奉孝感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