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沉思良久,方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大王已据天下大半,带甲百万,沃野千里,实力雄厚,可谓立于不败之地。既如此,不必急于一时用兵。”
“且大王要紧之事,是如徐尚书所说,向北迁移王都,宛陵远在江东,对北用兵极为不利,此次西征大王因粮撤军,也是如此,王都不在北方,无法屯集大量钱财,根本来不及运送。”
“长安、洛阳今还受曹操与袁绍威胁,可择他处为都,臣看主公祖地阳翟不错,可将其扩建为大城,做为临时王都,使其惠及大王同乡,彰显大王贤能。让阳翟百姓与于荣焉。”
“当今天下,经年战乱,百姓疲敝,吾军虽连战连捷,然亦需休整。谨慎为好,当步步为营。”
他稍作停顿,见波彦凝神倾听,继续道:“若天下能休战一二年,最是有利于大王。臣细察各方情势,吾军年年征战,将士虽勇,难免疲惫。”
“各州郡存粮因连番大战消耗巨大,关中、兖州大旱近两年之久,田地龟裂,禾苗枯焦,又历经大战,民生尚未恢复。加之新定凉州,地广人稀,急需钱粮填补空缺,否则难以安定。”
郭嘉起身走到大帐悬挂的舆图前,手指划过各州:“各地仍在修路架桥,贯通要道。每日政务府钱粮如流水般支出,若不休养生息,恐难以为继。臣以为,当暂歇兵戈一二年,让政务府积蓄钱粮,方为上策。”
波彦微微颔首,却仍存顾虑:“奉孝所言极是,孤亦欲让将士百姓歇息。然纵使吾等不攻曹操、袁绍,彼等未必不会来犯。若其联军来攻,岂不仍要兴兵应对?故而思之,不若先发制人,攻打冀州如何?”
郭嘉闻言轻笑,从容不迫地分析道:“大王不必过虑。臣观四方形势,赵江、徐晃二位将军只要把关城修建好,届时金牛道、米仓道等出川要隘尽在大王手中,武都亦有精兵驻守。”
“长江天险更有周瑜将军率水军巡防,江州之地别想顺江而下。如此,巴蜀已被牢牢封堵,刘璋纵有野心,也难以出川,除非他愿率部归降。”
郭嘉转向北方继续道:“幽州鹰卫最新密报,袁绍部将高览虽击败公孙度,收复辽西,然伤亡惨重,急需休整补充。若不然,高览早已回师与颜良合击甘宁、程普所部。袁绍经此一挫,必先清除幽州境内的隐患,否则断不会贸然南下。”
“至于曹操,”郭嘉嘴角微扬,“其仅据数郡之地,实力尚弱,此刻正埋头积蓄力量。据探,他正向北对匈奴、鲜卑小部族用兵,既夺地盘战马,又以异族青壮充军。此二人若要联合南下,尚需时日。大王正可趁此间隙屯粮练兵,待时机成熟,与二人决战,定鼎天下。”
波彦听得入神,不禁追问:“若曹操、袁绍果真迫不及待,发兵来攻,又当如何?”
郭嘉成竹在胸:“若果真如此,大王可采取守势对付袁绍,同时集中精锐直取曹操。若能夺得曹操地盘,便可据上党郡居高临下,威慑河北,迫使袁绍退兵。届时主动之权仍在大王手中。”
一直静坐旁听的波昭不禁暗暗点头,听得津津有味,学着如何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