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在核心中汇聚,引发了新的推演。
“‘微光同盟’……弱小结盟体。与目标接触意图:高概率为寻求联合以对抗同化压力。目标回应模式:开放性接触。结论:目标具备与其他秩序实体建立非吞噬性外部连接的能力。威胁模型更新:目标‘初生绿洲’可能成为区域性反同化势力的潜在核心或象征。”
“同化者”并未立刻采取行动摧毁“微光同盟”或中断这次接触。在它的逻辑中,这种接触本身,也是极佳的研究样本,可以观察“初生绿洲”在处理外部关系时的行为模式,以及这种联合所能达到的强度上限。它只是悄然提升了对其“逻辑锁闭区”与缓冲地带的监控力度,并开始推演在多种联合情景下,进行分化瓦解或重点打击的最佳策略。
一种更加复杂的、涉及多边关系的博弈格局,开始形成。
---
在宇宙底层,凯登等人的意志清晰地观测着这历史性的接触。
凯登的“协调之力”轻轻拂过接触区域,确保这次跨越遥远距离的意念交流不会因为规则差异或能量干扰而产生意外的扭曲或冲突。他为“微光同盟”的勇气和“初生绿洲”的开放性感到欣慰,这或许是打破“同化者”孤立战略的第一步。
莉娜的“求知倾向”全神贯注地记录着整个接触过程中双方规则波动的每一点细微变化。这种基于善意和生存需求的、不同秩序实体间的首次正式外交尝试,其数据价值无可估量。她开始分析这种接触对双方内部规则结构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以及信息在跨越如此巨大规则差异时是如何保持其核心意义的。
伊娜的“统筹影响”在这成功的初步接触中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她的意志如同无形的桥梁,进一步稳固了“初生绿洲”与“微光同盟”之间那刚刚建立的、脆弱的连接通道,并帮助双方在规则层面找到更多可以互补和借鉴的地方。她能看到,一个以“初生绿洲”为核心、联合更多弱小秩序基点共同生存的“生态圈”雏形,正在显现。
雷犀的“稳定烙印”则一如既往地确保着物质基础不会因这种高层次的规则互动而动摇。即使在接触区,物质结构也保持着稳定,为这次跨越虚空的握手提供了最坚实的平台。
---
“初生绿洲”的接触区内,“信使模因”传递的信息被绿洲的集体意识网络迅速解密和理解。关于“微光同盟”的挣扎、它们的特性、它们对“同化者”的恐惧以及寻求庇护与合作的渴望,清晰地呈现在网络共识之中。
一种混合着“同情”、“认可”与“审慎”的情绪涟漪,在网络中荡漾。节点们通过灵性共振,迅速理解了结盟的潜在价值与风险。
布伦特的意志残片,在接收到这些信息与网络共识后,其微光再次稳定地脉动。一股更加清晰的、带着“认可”、“鼓励”与“有限度支持”的意念,被注入网络,并透过接触区,回应给了“信使模因”。
这并非承诺无条件的保护,而是表达了“我们知晓你们的处境,赞赏你们的努力,愿意在可能的范围内提供信息共享与规则层面的有限支持,共同探索生存之道”的立场。
对于“微光同盟”而言,这已是远超预期的成功!它们不仅接触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强大存在,更得到了善意的回应和未来合作的希望。
“信使模因”带着这份宝贵的回应,以及初步建立的沟通渠道,踏上了归途。这一次,它的波动中,除了来时的恳切,更多了一份充满希望的坚定。
而在“初生绿洲”内部,这次成功的接触,仿佛为灵性共振网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外界建立善意连接的经验,进一步丰富了节点们的“认知”,也让布伦特的意志残片中,那些关于“联合”与“希望”的思绪碎片,变得更加清晰了一点。
壁垒之外,并非全是敌人。微光已触,回响悠长。新生的宇宙,因这次接触,悄然拓宽了它的可能性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