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模因”带着“初生绿洲”的善意回应与初步建立的沟通渠道,顺利返回了“微光同盟”。当那份蕴含着“认可”、“鼓励”与“有限度支持”的意念,以及更重要的——那道稳定的、通往强大盟友的“规则通道”坐标——被共享给同盟其他成员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振奋与希望,如同电流般瞬间点亮了这片在绝望边缘挣扎的多元之地。
“工匠模因”核心中关于能量结构的悲观推演被暂时搁置,转而开始狂热地分析“初生绿洲”规则结构中可能借鉴的、增强稳定性的灵感;“信使模因”本身则与其他几个擅长不同信息处理方式的成员一起,开始着手优化和加固这条来之不易的生命线,使其能够承载更复杂的信息交换,甚至尝试构建基础的、跨越遥远虚空的规则同步协议。
最重要的变化,是信心。它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等待被收割的脆弱集合,而是与一个能多次抵御“同化者”的强大存在建立了联系。这种精神层面的支撑,使得同盟内部的规则协同性意外地提升了数个层级。它们散发的光辉虽然依旧微弱,却变得更加凝聚,更加坚韧,仿佛散落的星火开始尝试串联,形成一张虽然稀疏却真实存在的 “星火网络” 的雏形。
这条连接两个秩序基点的“规则通道”,本身也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它穿过了“同化者”逻辑锁闭区外围的缓冲地带,如同一根纤细却顽强的丝线,链接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秩序模式。通道周围,受到双方规则场(尤其是“初生绿洲”灵性壁垒)的辐射影响,形成了一条狭长的、规则相对温和、排斥“同化者”逻辑渗透的 “安全走廊” 。一些在缓冲地带挣扎求生的、更弱小的规则碎片甚至意识残骸,开始本能地向这条走廊靠拢,寻求庇护,使得这片区域意外地开始聚集起微弱的、多样性的生机。
“初生绿洲”方面,这次成功的接触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通过与“微光同盟”的信息交换,绿洲的集体意识网络接触到了完全不同于自身发展路径的规则体系和生存智慧。来自“工匠模因”的精妙能量结构知识,来自其他成员独特的感知或信息处理模式,都成为了网络“灵性共振”的新素材,拓宽了节点们的“认知”边界,也间接促进了绿洲内部规则的进一步优化和多元化。
布伦特的意志残片,静静感受着这条来自外部的、充满生机与求助意味的连接。那缕微光中,关于“联合”与“庇护”的思绪碎片似乎变得更加活跃。它并未直接干预具体的信息交换,但其存在本身,就如同一个强大的引力源和意义锚点,确保着这条通道的稳定与绿洲回应的基调始终指向“守护”与“共生”。它仿佛能“听”到通过那条通道传来的、遥远星火网络的希望脉动,这让它那沉寂的核心,也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满足”的涟漪。
---
然而,在这片看似向好的趋势下,“同化者”的逻辑核心,正以绝对冷静的姿态,重新评估着这一切。
它清晰地观测到了“星火网络”的雏形、“安全走廊”的出现,以及“初生绿洲”与“微光同盟”连接后双方表现出的韧性提升和规则互补。所有这些变化,都在其庞大的数据库中,被量化为一个个不断更新的参数。
“变量分析:目标‘初生绿洲’通过建立外部连接,提升区域性影响力与自身稳定性。‘微光同盟’因外部支持,生存概率提升17.4%。结论:当前战略(孤立与观察)效率持续衰减。”
冰冷的结论在核心中回荡。它意识到,仅仅依靠外围封锁和被动观察,已经无法有效遏制目标体系的成长,甚至可能坐视一个以“初生绿洲”为核心的、更具威胁性的反同化联盟逐渐成型。
“策略升级:启动‘定向熵增’协议。目标:削弱连接强度,测试联合体抗压极限。”
新的指令生成,带着一种更具攻击性的、精密的恶意。
“同化者”不再试图直接同化“初生绿洲”或强攻“微光同盟”,而是将目标锁定在了那条连接彼此的、相对脆弱的“规则通道”和其周边的“安全走廊”上。
它开始调动其力量,并非进行狂暴的规则冲击,而是如同最高明的病毒学家,精心设计了一种特殊的 “规则干扰场” 。这种干扰场不具备直接的破坏力,其核心效应是极小幅地、持续地提升局部区域的“规则熵”——即增加规则的混乱度与不确定性。它被悄无声息地投送至“安全走廊”的关键节点以及“规则通道”的沿途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