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337章 校园里的回忆

第337章 校园里的回忆(1 / 2)

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吹进设计系工作室的窗户,江逸晨正趴在画架前,用马克笔给一组“儿童户外服饰”设计稿上色。笔尖划过纸面,浅卡其色的外套、薄荷绿的工装裤渐渐成形,旁边还标注着“可拆袖设计”“多口袋实用款”的字样——这些细节,都来自他藏在抽屉最深处的一本旧笔记本,封面上印着“阳光小学”的校徽,已经泛黄发脆。

就在这时,手机“叮咚”响了一声,屏幕上跳出一个熟悉的名字——“李老师”。江逸晨心里一动,立刻放下画笔接起电话。李老师是他小学时的班主任,也是当年第一个支持他“校服不该分男女”想法的人。

“逸晨,好久不见!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李老师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透过听筒传来,“咱们阳光小学这学期换校服了,就是你设计的那款中性校服!今天孩子们第一次穿,一个个都特别开心,我特意给你拍了张集体照,一会儿发给你看看。”

江逸晨握着手机的手顿了顿,心脏突然加速跳动。他想起小学三年级的那个秋天,学校统一订校服,女生是粉色连衣裙,男生是蓝色运动服。他看着同桌小雨因为“穿裙子跑不动”而放弃参加运动会,看着自己因为“男生不能喜欢粉色”而偷偷把妈妈买的粉色笔藏起来,第一次在作文里写下:“我希望有一天,校服不用分男女,每个人都能穿自己喜欢的样子。”

那篇作文被李老师当成范文在班里朗读,还特意找他谈心:“逸晨,你的想法特别好。衣服本来就不该有性别标签,只要你坚持,总有一天能实现这个梦想。”从那以后,“设计一套不分男女的校服”这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

“李老师,真的太谢谢您了!”江逸晨的声音有些发颤,“我没想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真的能回到母校实现。”电话那头的李老师笑着说:“该谢谢的是你啊!上次学校征集新校服方案,我看到你的设计稿,就知道这肯定是孩子们喜欢的——可拆袖能适应不同天气,颜色也不挑人,最重要的是,没有‘男生款’‘女生款’的区别,每个孩子都能选自己喜欢的款式。”

挂了电话没几分钟,李老师就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阳光小学的孩子们穿着江逸晨设计的校服,站在操场上,有的女生穿着浅卡其色外套配裤子,有的男生穿着薄荷绿上衣配A字裙,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最显眼的是前排的一个小男孩,正举着手里的画笔,在画板上画着穿校服的自己,画板上的校服被涂成了彩虹色。

江逸晨盯着照片,看了很久。他想起自己小学时,因为“男生不能学画画”而被同学嘲笑,是李老师鼓励他“喜欢就去做,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想起初中时,他第一次用画笔勾勒出中性校服的初稿,被美术老师说“不切实际”,却还是偷偷把稿子藏在书包里;想起高中时,他带着设计稿跑了好几家服装厂,都被拒绝,却在江哲的鼓励下,继续修改细节……

这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过,他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他拿起手机,把照片发给江哲,附带一条消息:“爸,我设计的校服,终于走进阳光小学了。小时候您说,梦想只要坚持,就会有实现的一天,现在我信了。”

江哲的回复很快就来了,还附带了一张他小学时的照片——照片里的江逸晨穿着蓝色运动服,手里拿着那篇关于校服的作文,笑得一脸认真。“我的儿子,真的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江哲还在消息里说,“晚上回家,咱们把你小学时的设计稿找出来,跟现在的成品对比一下,看看你的成长。”

江逸晨把照片传到电脑上,用打印机打了出来。他找了个相框,把照片装进去,挂在工作室的墙上,正好在他现在设计稿的旁边。他拿起马克笔,在照片下方写下一行字:“从这里出发的梦想,终于绕了一圈回了家。”

“逸晨,这张照片是哪儿啊?孩子们的校服挺好看的!”同组的张冉路过他的工位,看到墙上的照片,忍不住停下脚步。江逸晨笑着指了指照片里的校门:“这是我的小学——阳光小学。这些校服,是我设计的。”

张冉惊讶地睁大眼睛:“真的吗?太牛了!我小学时也因为校服分男女闹过别扭,我喜欢运动服,却因为是女生,只能穿裙子,每次上体育课都特别不方便。”她凑过去,仔细看着照片里的校服,“你这设计太贴心了,可拆袖、多口袋,还没有性别限制,要是我小学时有这样的校服就好了。”

江逸晨拿出抽屉里的旧笔记本,翻开泛黄的 pages,里面夹着他小学时画的校服初稿——线条稚嫩,颜色单一,却能清晰地看到“不分男女”的标注。“你看,这是我小学三年级画的初稿,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设计’,只知道想让大家穿得自在。”他指着初稿上的小批注,“这里写着‘要做能跑能跳的校服’,是因为同桌小雨穿裙子跑不动;这里写着‘要多做几个口袋’,是因为我想把画笔放在口袋里,随时能画画。”

张冉看着旧稿和墙上的照片,忽然明白了江逸晨为什么对“无性别设计”这么执着:“原来你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带着‘让每个人都自在’的初心。不像我们有些同学,设计只是为了好看,却忘了衣服最本质的功能是‘穿得舒服、穿得自在’。”

江逸晨点点头,想起自己之前设计中性校服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平衡美观和实用”。他曾经把校服设计得过于复杂,有太多装饰,却在江逸晨的提醒下,想起小学时的自己——想要的不过是一件能跑能跳、能装下画笔的校服。“后来我简化了设计,去掉了多余的装饰,增加了可拆袖、多口袋这些实用的细节,才最终确定了方案。”他笑着说,“有时候,最朴素的需求,反而最能打动人心。”

下午,工作室里的同学都围过来看那张照片,听江逸晨讲他小学时的故事。邻校的李萌拿着照片,忍不住感叹:“我小时候总觉得,校服是‘规定’,只能按性别穿,从来没想过还能自己选。要是那时候有你这样的设计,我肯定不会讨厌穿校服。”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张自己小学时的照片,“你看,这是我小学的校服,粉色连衣裙,每次下雨天都特别不方便,我妈总说‘女生就该穿裙子’,可我真的不喜欢。”

江逸晨看着李萌的照片,又看了看自己设计的校服,心里忽然有了新的想法:“我们下次的跨校设计展,不如做一个‘童年校服回忆墙’,收集大家小学时的校服照片和故事,再展示现在的无性别设计,让更多人看到‘衣服不该有性别标签’的变化。”

同学们纷纷赞同,张冉立刻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大家的想法:“我们可以让每个人写一段‘童年校服遗憾’,贴在回忆墙上;再把现在的无性别设计做成样品,放在旁边,形成对比;还可以设置一个‘梦想校服’涂鸦区,让观众画出自己喜欢的校服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