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会过半,江哲邀请了两位曾经的学生上台分享。小雨拿着自己改造的“复古蓝牙音箱”,笑着说:“以前我总觉得电子维修是男生的事,上了江老师的课才知道,女生也能做得很好!现在我家里的小家电坏了,都是我修,我爸妈特别骄傲。”另一位学生张浩则说:“这门课让我学会了‘遇到问题不放弃’,以前我修不好东西就想扔,现在会慢慢找故障原因,直到修好为止。这种心态也用到了学习上,现在我做数学题遇到难题,也会耐心分析,不再怕难了。”
台下的老师们听着学生的分享,纷纷点头。王专员站起来说:“江老师的课之所以能成功,不仅是因为教学方法好,更重要的是他把‘育人’放在了第一位。这门课不仅教学生维修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环保意识,值得所有学校学习!”
分享会结束后,很多老师和机构负责人围过来,有的想索要课程大纲,有的想邀请江哲去学校指导,还有的提出要和他合作开发教材。一位来自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握着江哲的手说:“江老师,我们学校也想开设电子维修专业,您的经验太宝贵了,能不能常去给我们的老师培训?”
江哲笑着答应:“没问题!只要能让更多学生爱上电子维修,能让这门课帮助更多人,我愿意分享我的经验。”
回家的路上,江逸晨帮父亲提着沉甸甸的资料袋,里面装满了老师们留下的联系方式和合作意向。“爸,今天来的人比我上次参加校服设计推广会还多!”江逸晨笑着说。江哲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慨:“我做了一辈子电子维修,没想到老了还能为教育出点力。要是能让更多学生学会维修、爱上劳动,就算再累也值得。”
林晚星走在旁边,手里拿着江哲的保温杯:“你今天讲得特别好,尤其是学生上台分享的时候,我看到好多老师都感动了。以后你去其他学校指导,我陪你一起去,帮你整理资料、做记录。”
江念熙也蹦蹦跳跳地说:“爸,下次我还帮您整理学生作品!我还想跟您学修东西,以后家里的台灯坏了,我来修!”
夕阳把一家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江哲看着身边的家人,心里满是温暖。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带着工具箱走街串巷修家电,那时候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开设电子维修课,却能帮到更多人,还得到了教育局的认可,这是他以前从未想过的。
接下来的半年里,江哲忙着在全市推广“电子维修实践课”。他去了十几所中小学,帮老师们改造教室、培训技能;和三家出版社合作,把自己的《电子维修入门手册》改成了正式教材,里面加入了江逸晨设计的图文和江念熙收集的学生案例;还牵头成立了“全市电子维修教学联盟”,把有兴趣开设这门课的学校和机构联合起来,共享教材、工具和教学经验。
有一次,江哲去郊区的一所乡村学校指导。那里的孩子们很少接触电子设备,第一次见到电烙铁时既好奇又害怕。江哲没有急着教焊接,而是先带着他们拆旧玩具,教他们认识里面的小电机、小齿轮。有个叫小宇的男孩,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把家里坏了的旧风扇带来,跟着江哲学修了三节课,终于让风扇转了起来。小宇抱着修好的风扇,眼里满是泪光:“江老师,谢谢您!爷爷奶奶夏天再也不用扇蒲扇了!”
那一刻,江哲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他想起自己50岁生日那天,许下的愿望是“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能帮到更多人”,现在这个愿望正在一点点实现。
年底的时候,市教育局做了“优秀选修课推广效果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已有32所中小学开设了“电子维修实践课”,累计培养学生超过2000人;有15家校外培训机构借鉴了江哲的课程模式,开设了类似的实践课程;学生们的“旧物维修率”从之前的5%提升到了40%,很多学校还成立了“电子维修社团”,经常在社区里帮居民免费修家电。
教育局特意给江哲颁发了“全市劳动教育优秀教师”证书。颁奖那天,江哲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拿着证书,心里满是感慨。他看着台下的家人、同事和学生们,想起自己两年来的付出——熬夜改教材、跑学校做指导、帮学生解决难题,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其实我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了学生们。”江哲在领奖台上说,“我希望这门课能一直办下去,让更多学生学会动手、学会节约、学会坚持,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进来,把‘匠心传技’的精神传下去。”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江逸晨和江念熙举着“爸爸加油”的牌子,笑得格外开心;林晚星看着丈夫,眼里满是骄傲。
回家后,江哲把证书放在客厅的书架上,旁边摆着学生们送的“电子小摆件”——有小雨做的蓝牙音箱,有张浩做的星空小夜灯,还有小宇修好了的旧风扇。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他当年手写的《电子维修入门手册》,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
江哲坐在沙发上,喝着林晚星泡的热茶,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修过的那些家电,想起课堂上学生们专注的眼神,想起乡村学校里小宇抱着风扇的笑容。他知道,这门“电子维修实践课”就像一颗种子,已经在很多学生心里种下,未来会开出更多“实践之花”“成长之花”。
“明年,我们计划把课程推广到乡村学校,再培训一批乡村教师。”江哲对林晚星说,眼里满是期待,“还要和环保部门合作,搞一个‘旧物维修公益日’,让学生们去社区帮居民修家电,既锻炼技能,又能宣传环保。”
林晚星笑着点头:“我支持你!你想做什么,我都陪你一起。”
江逸晨和江念熙也凑过来说:“爸,我们也帮您!我帮您设计公益日的宣传海报,我帮您整理维修工具!”
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未来的计划,温馨的笑声在房间里回荡。50岁的江哲知道,自己的“新事业”才刚刚开始,而这门充满温度的“电子维修实践课”,会带着他的匠心和初心,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地方,帮助更多人在实践中成长,在劳动中收获快乐。